塘比較繁華,那裡出了事,估計損失會很大。
“陛下,由於雨勢過大,西湖水從各渠溝裡蔓延,與街道的積水合為一體,開始向民宅湧去。筒子巷住的三戶大戶人家看擋不住水,便向官府求援。杭州知府姜允立即調派了三百巡防營帶著沙袋器械趕去堵水。到後來,水倒是堵上了,卻流向了另一處的麻衣巷,淹了那裡的二十九戶民宅。”
“淹得嚴重嗎?”
“探子說大約有齊腰高,不過裡面的百姓都被巡防營計程車兵們給救了出來,不過財物肯定是損失不小。”
“那就好。”聽到沒有出人命,只是損失了一些財物,劉浩然才略略放心。他坐在那裡不由回味起來,為政不難,不得罪於巨室。孟老夫子說得還真有道理。雖然自己治政以來,提倡以民為本,但是在各級官員心目中,這民還是有三六九等的。
如何革除這一弊端,提倡人人平等?劉浩然自己在心裡都有些發笑了。應該讓官員們知道,普通百姓也是他們為本的民之一,也是得罪不起的。
“存勝。”
“陛下,臣在!”剛在還站在一邊如同一棵樹的劉存勝拱手答道。
“你找些人,去那些受災的民戶中如此這般。”劉浩然低聲囑咐了一番。
“臣明白了。”
待劉存勝離開後,劉浩然不由又想起一個問題,自己以前聽說杭州西湖是天旱不枯,大雨不漲,怎麼現在這一下雨就會漲水出來呢?得細細問一下。
過了兩天,颱風帶來的暴雨終於離開了杭州,天色又開始放晴了。劉浩然先和李善長、馮國用、劉承志去嶽王廟拜祭了這位武聖和民族英雄,第二天又陪著薛如雲、秦羅去了一趟靈隱寺。到了第三天,估計杭州知府姜允善後事情處理得差不多了,便遣人召見他。
“臣杭州知府姜允拜見陛下。”姜允拱手行了個大禮。
“姜愛卿平身,坐。”劉浩然指了指旁邊的椅子道。
“謝陛下。”
“暴雨風災都善後了吧?”
“啟稟陛下,都善後了。”
“損失如何?”
“回稟陛下,計有四人被倒塌的房屋壓死,一百一十四人受傷,有兩人被風吹倒的大樹砸死,十一人被砸傷,還有三名巡防營士兵在救災過程中不幸跌入河道洪水中。以身殉職。損毀房屋一百一十四間,其他財物損失若干。”
聽到這裡彙報,劉浩然對這個一臉刻板的姜允有了不少好感。穿越前看電視新聞報道天災時,劉浩然最討厭的是報道中先將財產損失多少列出來,再說傷亡多少人,搞得好像命比這些財物要低賤一樣,不過後來也改了過來,知道先報人員傷亡,再報財物損失。而姜允卻注意到了這一點,這說明在這位地方主官的心目中,人命還是非常重要的。
“這些事情要好生處理,這是你們杭州府的事務,我就不多說了,但是總的原則是儘快撫平受災百姓,讓他們恢復正常生活,還有要向內政部為殉職的巡防士兵們請功。”
“臣記住了。”
“姜愛卿,朕記得這西湖水是不會漲漫出來的,怎麼現在會這樣呢?”
“回稟陛下,杭州城此前經前宋東坡居士這樣的名臣治理過,疏浚西湖,堆築長提,故而沒有洪澇水患。但是自偽元滅前宋,杭州歷經戰亂,城池破殘,西湖也被泥土淤塞。而偽元治政官吏不理民情,只為財賦疏通了運河,卻沒有理及西湖,湖裡的積泥越來越多,因此水患不斷。”
“自我大明立朝以來。陛下勵精圖治,這治理西湖也著手開始。怎奈西湖上百年積累的淤泥太多,杭州府要做的事情也太多,經過十餘年治理,這西湖淤泥還有三分之一沒有清理。”
劉浩然點點頭,他對下面的情況也有些瞭解,知道自己建國立朝以來,大興工商,以經濟發展為重點,上有所好,下有所投,久而久之,大明地方官府居然有了另一個世界改革開放地方政府的影子…以GDP為重。大明地方官府雖然還沒有達到那種程度,但是也將重心轉移到這方面,大力扶植工商業,因為中樞喜歡看這個資料,所以就能出政績。而從古到今,當官都是要講政績的。此前政績是德化百姓,地方安定,而到了大明卻是主要用經濟發展說話了。
劉浩然不由腹誹了一下自己,有點急於求成了,不過也沒有辦法,當時大明新立。就算是在割據江南時期,最大的任務就是積聚力量,用於北伐和一統天下。如果沒有這些以經濟發展為綱的舉措,大明也不會迅速聚集起如此雄厚的力量。不過現在到了該反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