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巡邏、調查重大刑事案件和重要經濟案件,為下屬各府縣巡檢局提供支援和培。”
“戶籍管理交由戶部管理,理計除地方經濟案件歸由各地巡檢局辦理外,特大或者跨省經濟案件交由法務部調查局辦理。消防職責則由單獨的消防局負責,內閣設消防總署,掛在戶部名下,其主官為消防總署專員,銜同侍郎。各省、府、縣設消防局。負責各地城鎮、鄉村、山林草原預防、滅火、火因調查和消防研究工作。縣消防局下屬消防隊。由職業消防員組成。”
隨著大明經濟發展,消防工作也越來越重要。一個工廠或商鋪起火,損失不而且隨著大明封山保林等措施。森林和草原面積也是逐年增加。所以防止山林和草原大火也變得重要起來?內閣前年就開始建立專業和終身的職業消防員制度,並在幾所大學開始與消防研究有關的學科。並在業學學校中設立消防員這個職業培技能。現在劉浩然要做的就是將其歸一統一。
“邊境局的出入境管理交由法務部新設的出入境管理局管理,至於巡防營,取消。”劉浩然斬釘截鐵地說道,“巡防營原本就和守備部隊重疊,現在歸在一起,改為武備軍,以一省為單位,下設團、營、隊、哨、什和中隊、分隊、支隊編制,同於陸海軍?武備軍歸各省都督管理指揮,內閣陸海軍部只有管理權和指導權,指揮權由各坷叩汝使瀝過各省都督下世,以調集武備軍維護本省的安權和叨分。維持社會安定和參加搶險救災;只有進入戰時,陸海軍部才有權調動武備軍出省或參戰。”
這又是一次重矢改革,原本守備部隊被內閣陸海軍兩部掌握著,屬於大明陸海軍一部分,現在卻被改成武備聳分出來了。歸在地方上管理,加上巡檢局的管轄權,這樣地方上的權力獲得極大的增強,這是劉浩然的一種嘗試。透過上次出巡和多次遣人到地方上調查,劉浩然發現地方對於中樞來說權力太這不利於制衡。內閣雖然現在有資政院在做制衡。但是內閣可以利用強有力的行政權力和資源來控制地方,與資政院抗衡,尤其在劉浩然準備實行奉議院的時候,他必須要將內閣在地方上的權力削弱,因為奉議院與資政院不同,它是以地方為區域進行選舉上來的,要是內閣在地方權力過大,遙控著地方的奉議員選舉,那麼由各地奉議員組成的奉議院就達不到制衡的目的,反而成了內閣的幫兇。
從另外一個方面,在這種資訊和交通不發達的時代。各省地方如果沒有足夠的自主權,萬一發生什麼天災、暴亂或外敵入侵之類的突發事件事事都要等到內閣發號施令才能調動資源,那損失就大了。
但是劉浩然也要考慮不能讓地方權柄過大,造成“獨立王國”的分裂趨勢,於是也留了後手。首先是各省主政官和副政官布政使和參政的任命就非常複雜,按照劉浩然的設想,布政使和參政應該由內閣提名,資政院透過即可,但是必須接受各省奉議會的監督和信任案。
這是的方與中樞兩者之間的制衡,直接實現選舉目前看來還不現實。而武備軍的指揮權雖然說由布政使領有,但是具體的指揮官卻是各省的都督。他是由內閣會議提名,皇帝陛下批准任命,並不需要在資政院透過。這就意味著。你布政使的指揮命令是合法合理的,都督不得不聽因為不聽就得吃彈劾,被免職罷官,要是不合法不合理,都督鳥都不烏他,因為兩者是平級的。
當然了,還要防止布政使和都督會勾連在一起。不過目前大明文武官職分得很清楚,將領和文官大部分尿不到一個壺裡去,只要制定合理的制度,還是可以預防的。
其餘還有徵兵、陸海軍如何從武備軍選拔士兵等等問題,這些可以在原本守備部隊體制的基礎上改進便可。
劉浩然這麼做還有一個目的,那就是削弱淮西派對軍隊的掌控。他很早已經意識到淮西派在軍中的勢力太大,弊大於利。因此提攜童子營系、學院派是一種舉措,虛化樞密院,將陸海軍歸於內閣之下又是一種舉措。接著劉浩然又發現,利用樞密院將大明陸海軍過於獨立弊端很多,因為越是獨立,淮西派在軍中的勢力就越難以動搖,因此乾脆劉浩然就將陸海軍歸在內閣陸海軍部管轄之下,引入其他派系與準西派抗。
現在劉浩然又將守備部隊和巡防營合為武備軍,從陸海軍中分出來,歸到的方上管理,也是時淮西系的一種削弱。因為武備軍歸到地方上了,雖然都督還有可能出自淮西系,但是領有指揮權的各省布政使,那是各派爭奪的重點,淮西系的優勢在軍方和中樞,這一塊反而比
弱。
李善長和馮國用對視一眼,他們應該看出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