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人和北方人都能夠燒造很好的瓷器。
【南青…越窯】
唐代的青瓷以南方越窯為主。越窯的範圍主要指唐代越州行政管轄的七個縣,包括餘姚、諸暨、蕭山、上虞等等。古代瓷器的命名,大多是以當時的行政區域加上窯口的名字命名,比如越州產的瓷器就叫越窯。
唐人陸龜蒙有關於越窯的詩歌,他說:〃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形容越窯顏色的青翠漂亮。其實,最早期的越窯有點兒偏黃,那個黃是綠裡透黃,有點兒像我們吃的紅糖的那種糖黃色。
早年故宮的陳萬里先生,20世紀30年代在浙江就買過這麼一個越窯的青瓷注子。後來陳先生把它捐給了故宮。所謂〃注子〃,就是執壺,小口。執壺是現在的名稱,唐代記載裡就叫〃注子〃,也叫〃偏提〃,偏著提著。注子是由雞頭壺逐漸演變過來的,它做起來比雞頭壺省事。我剛才說了,當經濟發展的時候,很多跟內心感受相關的東西就要去掉,要不做起來麻煩。做一個雞頭壺的時間,可能做出十個普通的壺了,經濟需求一大,很多覺得不太重要的地方就去掉了。
我剛喜歡陶瓷的時候,在故宮看見這個壺,覺得美不勝收,圍著展櫃看了很久,特別喜歡。我一直想:我什麼時候能買這麼一把壺?20世紀80年代末的時候我去香港,到處打聽有沒有這樣的壺,也沒買到。後來有一次碰到了五代越窯的壺,長流。〃流〃是什麼呢?就是指瓷器中的壺嘴部分,專業術語叫〃流〃,流水嘛。唐代由於受工藝限制,壺嘴都特別短,所以叫〃短流〃。到了五代以後,壺嘴就加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