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傕、郭汜、樊稠、張濟四人各自寫職銜獻上,索要如此官品,劉協只得從之,一一下旨封官。李傕為車騎將軍池陽侯領司隸校尉假節鉞。郭汜為後將軍美陽侯假節鉞,同秉朝政。樊稠為右將軍萬年侯。張濟為驃騎將軍平陽侯,領兵屯弘農。其餘人等,各為校尉。李傕等人這才謝恩,收攏亂兵退出城外安營。
因為李傕、郭汜等人是打著為董卓復仇的旗號而來。如今攻佔了長安便下令追尋董卓屍首。董卓早被點了天燈,又被萬人踐踏,哪還有什麼屍身?最後只獲得些零碎皮骨。李傕等人只好以香木雕成形體,安湊停當,大設祭祀。又用王者衣冠棺槨,選擇吉rì,遷葬郿塢。
臨葬之期,天降雷雨,平地水深數尺,霹靂震開其棺,屍首震出棺外,零皮碎骨皆散落水中無處找尋。百姓深恨董卓,便有傳言董卓為天所怒,皮骨皆被雷火消滅。若不是董卓挖墳掘墓竊取了南燁法師的星宿紫霞霹靂仙衣,早該被五雷轟頂而死。
就在李傕、郭汜攻佔長安的時候,南燁已然到了荊州地界。一rì深夜,守營士卒來報,營外有一人身穿百姓裝束,說是法師故人,聽聞法師到此,特來相見。
南燁還以為是劉表又派人來協助百姓渡江了,便讓士卒將人請進帳中。南燁一看還真是故人,不過卻不是劉表的人,而是孫堅四親將之一的祖茂,祖大榮。南燁知道劉表與孫堅不合,便問祖茂道:“大榮因何喬裝改扮深夜至此?”
祖茂一見南燁尚未言語眼圈先紅了,哽咽道:“法師,我家將軍故去了!”
南燁早知道孫堅命不久矣,諸侯討董之時便將孫堅的將星取了。可是沒想到孫堅這麼快便亡故了。就算南燁對於孫堅的死早有準備,也還是有些傷感,畢竟二人有些交情,一直都是盟友。
第三十回 李傕引兵犯長安 孫堅興師死峴山(7)
對於孫堅之死,南燁傷感了一陣也就止住了悲痛。在這亂世之中他見慣了生離死別,已經不像初到漢末時那樣多愁善感了。令南燁不解的是,孫堅亡故和自己的關係應該不大,祖茂為何要冒險到劉表的地盤上來找自己呢?
南燁拍了拍祖茂的肩膀道:“人死不能復生,大榮還要節哀才是。大榮到我營中,是想請我去給文臺將軍治喪做法事嗎?”
祖茂一聽南燁問起來意,再也忍不住眼中淚水。這個願意替孫堅去死的漢子淚流滿面道:“祖茂不是來請法師治喪,而是來求法師為我家將軍收屍的!”說完這話祖茂似是提到了傷心處,一下蹲在地上哭得像個孩子。
孫堅並未死在南燁眼前,他也沒太多感觸。可是虎背熊腰的祖茂一哭,卻讓南燁感受到了他們君臣間的情義。想必祖茂對孫堅的忠誠不亞於典韋、周倉對自己的忠誠。而祖茂所說的話更令南燁不解,他吃驚的問祖茂道:“此話怎講?文臺將軍到底因何而死?屍首又在何處?”
祖茂好不容易止住悲聲道:“我家將軍被劉表所殺,如今屍首還在其手中。我等知道法師與劉表交厚,特來懇請法師助我等要回將軍屍首”
南燁聽祖茂一說才知事情原委。這事還要從袁術向劉表借糧說起。當初袁術得知兄長袁紹架空韓馥得了冀州,便向其索要馬匹。袁紹不給,自此兄弟反目。袁術又向劉表借糧,劉表亦不給。
袁術深恨劉表,知道孫堅與劉表有仇,便遣人送信與孫堅道:“前者劉表截將軍歸路,乃我兄袁本初之謀也。如今本初又與劉表暗中商議yù襲江東,奪取玉璽。孫將軍可速速興兵伐劉表,我為將軍討伐本初,二仇可報。孫將軍取荊州,我取冀州,切勿遲疑!”
孫堅得書後對眾將道:“劉表昔rì斷我歸路,今不乘機報恨,更待何年!”
程普皺眉道:“袁術為人多詐,將軍不可輕信其言。”
孫堅道:“我自我自己報仇,豈望袁術之助?只要袁術不與劉表合謀,我等便可勝之。”
四親將見孫堅打定主意要報仇也無話可說,便在江邊安排戰船,多裝軍器糧草,大船裝載戰馬,克rì興師。
孫堅一動兵便有劉表細作探知來報劉表,劉表大驚,急聚文武商議對策。蒯良道:“主公不必憂慮,可命黃祖統領江夏之兵為前部,主公率領荊襄之眾為援。孫堅渡江而來,糧草兵馬難以接濟,安能久戰?我等只需固守便可令其自退。”
劉表用蒯良之計,命黃祖嚴加防備,隨後便起大軍來援。
孫堅出兵之前,其弟孫靜引孫堅諸子來送。孫靜拜於馬前道:“如今董卓專權,天子懦弱,海內大亂,各霸一方。江東有兄長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