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燁見徐盛還不放棄,控制兀突骨連連放箭,只射船帆纜繩,並不射人。徐盛雖有三百士卒,可是船卻只有十條。兀突骨射出十箭之後風帆皆落,等江東水手掛起風帆已然追之不及。
丁奉在沿岸見徐盛船帆皆落,便將他喚在岸邊道:“光華國師未卜先知,又有通天妙術,更兼麾下大將箭術高絕。我等不是對手還是回報都督為妙。”
徐盛然其言,便不再追趕,回見周瑜。周瑜先前只防著典韋、周倉,沒想到南燁還有底牌,只得暫且作罷,等破曹之後再對付南燁和諸葛亮。
南燁等人一走,周瑜便開始一門心思對付曹操,召集眾將前來領命。第一個受命者便是周泰,由於周泰已然假意降曹,周瑜便命周泰道:“幼平且帶蔡中和降卒沿南岸而走,只打曹軍旗號前去詐降。待到烏林地面曹操屯糧之所,便深入軍中舉火為號。留下蔡和在帳下,我有用處。”
周泰領命而行,周瑜又喚祖茂吩咐:“你可領三千兵馬直奔黃州地界,斷曹操合淝接應之兵,逼迫曹兵來戰。曹兵眾多之時可放火為號,若見紅旗便是主公接應兵到。”
這兩隊兵馬最遠先行,第三隊乃是呂蒙領三千兵去烏林接應周泰焚燒曹操營寨。第四隊命凌操統領三千兵,直奔彝陵界首待看烏林火起,再起兵接應。第五隊命董襲領三千兵直取漢陽,從漢川殺奔曹操寨中,看白旗接應。第六隊命潘璋領三千兵,盡打白旗往漢陽接應董襲。
六隊人馬分路而去,周瑜便讓黃蓋安排火船,遣小卒馳書曹操,約定今夜來降。黃蓋到時只管放火,身後還有四隊水軍接應作戰。分別為韓當、程普、蔣欽、陳武。四隊各引戰船三百隻,前方排列火船二十隻,誓與曹操決一死戰。
第五十二回 劉表身死失荊州 曹劉孫南戰赤壁(33
周瑜將旱路六隊,水軍四隊,外加黃蓋一路詐降人馬安排停當。又命魯肅等謀士守寨,自己領中軍在樓船上督戰,徐盛、丁奉等將護衛左右。眾人準備停當之後,便等夜間行動。
南燁和諸葛亮此時已然回到夏口,劉備等人見他們平安無事十分欣喜,拉住眾人詢問此行經過。
諸葛亮對劉備道:“大戰將起,無暇訴說別事。主公軍馬戰船可準備停當?”
劉備道:“早已收拾停當,就等軍師呼叫。另外國師人馬也已然到了江夏。”
南燁自從搭建七星壇借風之時就等於公開了自己聯合孫權、劉備抗曹,也知道與曹操正面交鋒就在數日之間。因此那時就命鏢局傳訊息到荊南開始調兵,古時通訊不便,等曹操得知南燁出手已然是大戰之後了,自然無從防範。
這次前來增援的是龐德、馬岱率領的鐵浮屠和柺子馬,還有高順的陷陣營。別看這三路兵馬加在一起只有一萬一千,可是其戰力卻足以媲美十萬大軍。
眾人升帳坐定,南燁、劉備、劉琦三人居於主位,諸葛亮、關羽、張飛等劉備將官列在一邊,龐統、諸葛瑾、馬超、典韋等南燁將官列在另外一邊。此時南燁的將士雖然已經不比劉備少,可是江夏畢竟還是劉備、劉琦主場,因此調兵遣將的權力還是歸於劉備,而劉備則是將這權力讓給了諸葛亮。
諸葛亮當仁不讓出班道:“關平、劉封聽令,你二人領一萬士卒各駕船隻,繞江擒殺曹操敗軍奪取器械。若遇曹操大隊人馬不必阻截放其過去便是。”
兩個小將得令退下之後諸葛亮繼續道:“翼德可帶五千軍馬,渡江直取烏林小路,選樹木蘆葦茂密處埋伏。今夜四更已後,曹操必然從那條路奔走。等他軍馬過半,就從中間放起火來。雖然不能將他人馬殺盡,也要殺絕一半。”
張飛得令興奮非常,大步往外便走,可是走到門口又返回來撓頭問道:“烏林有兩條路,一條通南郡,一條通襄陽。不知曹操往哪條路來?”
諸葛亮笑著點了點頭,顯然很滿意張飛此時的細心。而後看了南燁一眼道:“南郡接連荊南四郡,曹操必不敢走,定往襄陽,而後大軍好投許昌。你截住襄陽一路便是。”
張飛聞言這才領計而去。諸葛亮又對關羽道:“雲長可領五千兵渡江,截斷彝陵這條路,去葫蘆谷口埋伏。曹操不敢走南彝陵,必往北彝陵去。今夜大風,來日有雨,待雨過之後曹軍必然埋鍋造飯。雲長看煙起時,就從山邊放火衝殺。就算捉不得曹操,這場功勞也不小。”
南燁聽諸葛亮沒有安排關羽守華容道有些驚訝,不過諸葛亮顯然還沒說完,南燁也就暫且不問,而是聽諸葛亮繼續對劉琦道:“江夏之地最為緊要。大公子便請先回,率領本部之兵把守城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