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壇軍士也聽不清南燁叨咕的什麼,只覺得高深莫測。諸葛亮距離南燁較近,側耳聽了半晌才聽清楚,差點忍不住笑場。
南燁在壇上折騰一番之後便下壇入帳歇息,令士卒更替吃飯。歇息完畢復又上壇祈風,上上下下一連數次。眾軍士習慣了南燁的行動也不詢問阻攔,只是各持旌旗、寶蓋、大戟、長戈、黃鉞、白旄、朱幡、皂纛等物環繞七星壇四面護法。
周瑜在帥帳聽魯肅來報南燁已然開始借風,便擊鼓聚將開始調兵,又命人稟報孫權出兵接應。片刻之後眾將皆來聽令。
黃蓋此時早已準備下火船百餘隻,船頭密佈大釘,船內裝載蘆葦乾柴,灌以魚油,上鋪硫黃引火之物,再用青布油單遮蓋,船頭上插青龍牙旗,船尾各系走舸,在帳下聽候號令。
周泰、闞澤將蔡中、蔡和拖在水寨之中每日飲酒,不放一卒出營打探傳送訊息,只等周瑜號令。
周瑜見三將之外眾將皆到,便對眾將官道:“曹賊出兵欲侵我江南之地,諸公保家衛國就在今日。且速速回營收拾船隻、軍器、帆櫓等物。號令一出,三軍盡起。若有違誤,按軍法處置。”
眾將得令之後一個個磨拳擦掌,準備廝殺。周瑜又得探馬飛報,孫權已然盡起江東戰船離寨八十五里停泊,只等周瑜開戰隨後接應。
周瑜一切安排停當,就等東南風起。一直從早上等到晚上,依然微風不動。周瑜心中焦躁,對魯肅道:“隆冬之時,怎得東南風?莫非南燁、孔明誆我?”
魯肅道:“事關重大,國師豈敢笑談?依我之見恐怕是天地之威難測,因此延誤一時。都督不必過慮。”
周瑜想想也對,借風之事非同平凡,豈能說借便借,時辰分毫不差?所以便耐心等待,一直等到三更時分,忽聽帳外風聲響起。周瑜聞風而動,出帳觀瞧,只見旗幡飄蕩,旗腳指向西北,霎時間東南風大起。
魯肅在周瑜身側手指旗幡驚喜道:“都督且看!東南風起矣!國師大道果然不謬。”
周瑜點頭驚駭道:“南燁有奪天地造化之法,鬼神難測之術!臥龍、鳳雛智計超絕不下於我。若留此三人,乃江東禍根也。今日一戰曹賊不足為懼,宜及早殺此三人,以免日後之憂。”
魯肅先前阻攔周瑜暗害南燁、諸葛亮皆是因為有曹操這個大敵當前,如今之勢曹軍必敗,魯肅也就不再阻攔周瑜行事。
周瑜喚來護軍校尉丁奉、徐盛二將道:“你等各帶三百人。徐盛走水路,丁奉從旱路,都到南屏山七星壇前。見了南燁等人休問長短便將其斬首,將首級拿來請功。典韋、周倉二將勇猛,你等不必生擒,可用亂箭射殺。”
丁奉、徐盛領命,各領三百人馬,配備長槍硬弩,往南屏山來。二將迎著東南風行走,丁奉馬軍不受風勢所限,先到山前。只見壇上執旗將士迎風而立,並無動靜。丁奉見狀引兵提劍上壇,卻不見南燁等人,忙問守壇將士道:“國師與孔明先生哪裡去了?”
守壇士卒道:“適才風起之時已然下壇休息去了。”
丁奉聞言忙下壇搜尋,此時徐盛船已到岸,二人聚在江邊皆未見南燁等人。只得叫來士卒詢問。有小卒報道:“典將軍今日借了一隻快船停在前面灘口,說是用作借風。我見國師人等風起之後便往那船上去了。”
徐盛、丁奉聞言便知不好,急分水旱兩路來追。徐盛命士卒拽起滿帆,乘風而行。遙望前方不遠有一小舟,徐盛在船頭上高聲大叫道:“國師與二位先生慢行!都督有請!”
南燁等人見果然有兵來追,不由相視一笑,諸葛亮立於船頭大笑道:“你等回覆都督,叫他好好用兵,我等且回夏口,來日再見。”
徐盛道:“都督有要緊話說,還請諸公少住。”一邊說著一邊催舟快行。
諸葛亮對南燁道:“江東士卒慣於操船,遲早趕上我等,還望國師設法庇護。”
南燁聞言微微一笑,伸手一招取出兩張卡片,在船上解除了卡化。對面徐盛只見南燁船頭光芒一放,便有一巨人手持大弓立於船頭,把徐盛和江東軍士嚇了一跳。
兀突骨手持飛將弓現身之後,南燁便施展控魂技能,拈弓搭箭對徐盛道:“我乃國師麾下兀突骨,你來追趕國師本該一箭射死,念在孫將軍面上饒你一命,只叫你知道我的手段。”
南燁控制兀突骨說完施展神射技能一箭射出,正中徐盛船上帆索,風帆當時落於水面,船速立減。
徐盛被兀突骨一箭嚇得夠嗆,船速又減了一截,無法衝鋒在前,便命周圍士卒操船追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