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待他一家很好,但寄人籬 下總不是滋味,尤其在香港這商業社會。不日,收到叔父匯給他的1萬港元, 宣告不是做領帶的額外報酬,而是給他一家的養家費。曾氏一家正為生計 憂愁,曾憲梓也只有收下,回信給叔父,表示一定發憤努力,以報叔父的 大恩大德。 這1萬港元,2000港元給阿姑過春節,2000港元在油麻地平安大廈租了
… 頁面 158…
一個面積600平方英尺(約60平方術)的住宅單位,剩下的6000港元,用來 購買做須帶的工具及用料。今日,參觀了金利來現代化工廠的人們,誰會 相信最初的本金僅6000港元,所謂工廠就在他家租匣的小客廳呢? 他們開的是真正的夫妻檔。曾憲梓裁剪,黃麗群縫邊,工具僅一臺縫 紉機、一把尺子、一把剪刀、一隻熨斗。每大都要幹到深夜一兩點鐘。 他們趕出第一批領帶,就去尖沙咀,沿街向洋服店和衣檔小攤兜售。 以後,推銷由曾氏一人包攬,日曬雨淋,風雨無阻。他一天必須賣出5打以 上,才能獲取50港元的純利,每月1500港元,才能養家餬口和積攢少許日 後辦廠的錢。 曾憲梓回首往事,感嘆唏噓:“所謂萬事開頭難,我要逐一遊說洋服店 老闆讓我的產品寄賣,可能我的衣著襤褸吧,一位洋服店老闆竟然下逐客 令,我的眼淚不自禁地便流下來。但回家檢討後,覺得自己可能也有不是 的地方,翌日便穿著整齊的衣服到店裡向那老闆賠罪,並請他喝茶,他竟 然被我的誠意打動,接納我的領帶寄賣,後來更成為我的好朋友。” “世界名牌是我師”。曾憲梓雖然一天到晚忙得四腳朝天,總要擠時間 去逛商場,看看那些舶來品的款式面料的變化。曾氏想,泰國產的泰絲若 做領帶,一定能出奇制勝,得到顧客的青睞。於是設計款式,請叔父在泰 國的相關廠家代他印製。叔父幫他多次,投放資金約折3萬港幣。 叔父來信,說我在金錢上幫助你,只能到此為止,你要自己想辦法, 比如向銀行貸款或在民間籌措資金,如抱太多的依賴心理,就不是你自己 做生意。曾憲梓接信甚為尷尬,覺得叔父有點“絕情”,轉念一想,又覺得 叔父的話有道理,如老話說:“千歲的老豆(父親)保不得百歲的仔。”何 況是親戚? 曾憲梓發憤努力,終於成功地把領帶打進百貨公司寄賣。看到自己小 作坊制的須帶,與進口的國際名牌陳列一起,他喜淚盈眶。 一年半後,曾氏賺回3萬港元,即乘機飛赴泰國,把錢還予叔父。叔父 初時堅持不收,但拗不過倔強的侄兒,還是收下。叔父感慨道:“我今生未 見像你這樣重義輕財的人!” 1970年,曾氏夫婦創辦金利來(遠東)有限公司,員工已增至100多人, 成為香港的領帶大廠之一。曾氏談他商標牌號的來由:“當初我給金利來取 名金獅,但一位喜歡賭博的朋友卻說金獅諧音 ‘梗(定)輸’,賭仔一定不 會買,我於是把它改名金利來。金利來在每年的聖誕節、春節、父親節最 暢銷,春節尤佳,因為用來送禮意頭好,當售貨員問要不要金利來時,賭 仔想不買也難。” 北望神州 金利來第一次在港產生知名度,是1971年中國乒乓球代表團來港表演。 香港人熱衷足球,這一年中國展開“乒乓球外交”,以“球為媒”改善長期 敵對的中美關係。乒乓球熱波及香港,無線電視營業部經理陳慶祥來拉廣 告。曾憲梓很想為金利來揚名,可一時拿不出3萬港元的廣告費及製作費。 那時的3萬港元,足夠買下一個郊區的小型住宅單位。陳慶祥看好金利來的 經營,答應可分期付款,於是金利來藉助“乒乓”在電視上亮相。 金利來小有名氣,營業額穩步上升。1972年,金利來搬至荃灣工業大
… 頁面 159…
廈。1973年,股市崩潰,市景蕭條,購買力下降。令人奇怪的是,金利來 在領帶家族中一枝獨秀,銷路最佳——原因是人們買不起極昂的名牌,轉 買適合大眾消費水平的金利來。 曾氏借勢在百貨公司設專櫃寄賣,利潤與百貨公司三七開。金利來雖 得小頭,但知名度又上臺階。 金利來的定位是大眾消費者。香港是富人的天堂,但占人口大多數的, 還是普通工薪階層及小業主。這一檔次的市場,一直為香港的領帶佔領, 金利來後來者居上,成為香港名氣最大、銷路最暢的同類產品。 金利來另一大銷售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