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哪一型別
NLP認為人的能力非常大﹐而一個人的狀態是無時無刻不在變化之中的。所以﹐NLP很不喜歡把人“定型”﹐即決定一個人是怎樣的﹐就假定他永遠都會是那樣。當然沒有人喜歡因為某次說溜了嘴便永遠被認定不會說話﹔任何人都明白某次非常的表現並不意味著每次都可以如此(雖然掌握了NLP的技巧後﹐這點變得容易做到了)。
因此﹐當我們透過觀察眼球轉動或者其它方法察知一個人慣用某個內感官後﹐我們不應認為這個人就一定是什麼型別的。我們需要提醒自己﹕
1一個人慣用某個內感官﹐並非意味著他的某內感官不足或者有問題﹐只能說他手中經常拿著那個慣用的遙控器﹐而其它內感官的遙控器不在身邊﹐但其運作是非常正常的。
2一個人在特定的環境裡﹐假若其中的重要因素沒有什麼巨大的改變﹐我們可以假定這個人會在那個環境中多運用某一個內感官﹐例如工作﹑遇見陌生人等。如果該環境中有些重要因素改變了﹐這個人的內感官模式就有可能改變。
3其實一個人在生活中不同的情況下﹐會使用不同的內感官。例如一個慣用內視覺的人回到家中﹐抱起出世不到一個月的孩子﹐往往會完全變為“感覺型”了﹔又例如當他與太太吵架之後內心充滿忿忿的話語﹐他便有可能變為“聽覺型”─自言自語了。
正確運用內感官的知識與去改善與別人的溝通﹐應該不堅持對方是什麼內感官的型別﹐而只憑當時對方的眼球轉動﹑語言用字及行為表現等資料而假定當時對方運用得比較的是哪一個內感官﹐然後憑此而作出相應的配合行動。NLP的始創人之一約翰-格連達說過﹐就算這樣﹐所得資料的準確性也只限於秒﹗我們必須不斷地觀察﹐而且不斷地根據觀察所得面修正自己的配合行為。
“上次與他在一起時他是這樣的”的說法﹐只可以作為參考﹐可隨時因為與現在所觀察的不符而放棄。NLP相信沒有兩個人是一樣的﹐也沒有一個人在兩分鐘內是一樣的。持這樣的態度去觀察和嘗試配合﹐加上不斷地修正﹐這樣才是謀求有效的正確態度。
4。7 型別整合
在特定的重複環境中﹐假如沒有重大的改變﹐一個人會傾向於慣用某一個或兩個內感官。例如在工作環境中的上司﹑同事與下屬﹐在日常生活中的家人等。觀察他們慣用哪些內感官﹐然後調節自己的說話和行為模式﹐那麼與別人的關係會很容易地得到改善。以下便是一些配合的啟示。
1與慣用內視覺的人配合
我們必須記住﹐這樣的人是“憑著眼睛做人”的﹐即一切都會以眼睛先行。我們可以思考一下什麼最能照顧到他們眼睛的需要﹐這樣便不難設計出一些配合的言語和行為了﹕
1)他較難長時間地集中注意力﹐所以說話應扼要﹑簡短﹐保持輕快節奏
2)多用手勢配合所說
3)線條生動﹑變化多端的事物較易吸引他
4)多用圖書﹑圖表﹑相片﹑樣本
5)多用顏色。鮮明的色彩更能吸引他
6)多用事例去鼓勵他想象情景
7)注意佈置及裝飾﹑物件的整齊擺放。送花會使他開心
8)給他講道理或解釋時﹐多做示範﹐少說道理
9)少用文字﹐避免冗長文章
10)多用視覺型詞語
11)討論事情時﹐問他﹕“你有什麼看法﹖”“前面看得通嗎﹖”“仔細看看還有什麼遺漏﹖”
2與慣用內聽覺的人配合
慣用內聽覺的人﹐事事都會以耳朵先行﹐並且腦裡經常有文字說話。憑此我們可以設計出一些配合的言語和行為﹕
1)多與他交談﹐當他說話時﹐點頭表示你是在用心聆聽
2)多用不同的語氣﹑聲調﹑音量﹑高低和快慢表示出我的意思
3)保持寧靜的環境﹐配上柔和的音樂
4)說話和討論事情﹐要一步一步地說明白﹐並且把其中的先後次序排列清楚
5)把規則﹑做法寫清楚﹑齊全。複雜的內容分點寫出
6)叫重複一次你說過的話﹐你也經常重複他說過的話
7)多寫信﹑寫字條給他﹐或者用電話﹑傳真來保持聯絡
8)多引用規則﹑指示﹐以及權威人士說過的話
9)討論後補上一封信或會議記錄
10)用押韻的口號﹑順口的詞語
11)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