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值得尊重,以致他免除了他們的這項宣誓。
還有兩位傑出的猶太教長,鮑立翁③和沙梅阿,曾勇敢地拒絕進行宣誓。他們認為這種做法違背了上帝的法律。他說:“愛洛特不願意奴役稱之為埃塞安的教派,他們在我們中間過著希臘人畢達哥拉斯學院式的生活。我在其他地方比較詳細地談到了這個社團。但是,我在這裡論及
①人們認為達斯地區的勃萊衣斯特人是吉特民族若莫爾西斯的門徒。
後者又是畢達哥拉斯的奴隸。根據傳說,他陪同他的主人出使埃及。當他回到親人懷抱的時候,他帶回了畢達哥拉斯在大希臘地區實施的同類法規。斯特拉波也談到這些勃萊衣斯特人;但是他的文章可能已被篡改,把他們稱為克梯沙依人。在這一點上,是斯加里熱在缺乏任何別的具有權威性的證據的情況下設想將約瑟夫確定的名稱改換成ιι(城市締造者)
,因為克梯沙依含有“城市”的意思。但是P A C E Gιι的複數是指許多共同生活在一起的人,以及拋棄了個人生活制度的人,這P A C E G是一個表示意義的名詞,它又回到了我們在142頁中提到的“高尼”這個詞。我們剛才不是看到(184頁)約瑟夫在描述埃塞尼人的特徵時,談到他們對於多數、大多數、眾多人的尊重嗎?他說:“他們服從多數。”
②愛洛特(Hérode)
,殘酷的猶太王,耶穌生在猶太的伯利恆,有位先知說這裡有一個將來作猶太王的人。愛洛特聽了,心裡不安,派人把兩歲以內的男孩都殺死了。——譯者③鮑立翁(Polion,公元前76—4)
,古羅馬政治家和作家。他是愷撒的親密夥伴,曾被任命為執政官和內高盧總督。
他於公元前38年第一個建立了羅馬公共圖書館,組織了包括賀拉斯,維吉爾在內的文學團體。後來過隱居生活。——譯者
210
602第二部分 過去
愛洛特尊重他們,認為他們身上具有比人類本性更為高尚的品質,這不是沒有好處的。況且我要敘述的故事一點也不損害歷史的嚴肅性;因為故事表明人們對於這一教派的看法。“
於是約瑟夫敘述一位埃塞尼先知瑪納汗曾如何向童年時代的愛洛特預言,他將有一天成為國王。
現在我再來引用費龍的論證。按照編年次序,我應該首先援引費龍的話;因為他比約瑟夫早半個世紀。在他的一篇題為《願有道德的人享有自由》的論道德的文章中,他把遵循某種學說的智者和盲目生存的普通人對立起來。
他說:“大地上到處都是對財富、榮譽、肉慾貪得無厭的人們;相比之下,智者、正直人、誠實人為數甚少。可是無論是在希臘人中或是在蠻夷人中,卻不難找到他們。”為此,費龍還引證了好幾位希臘哲學家的話。
“但是”
,他補充說,“必須承認,尤其在蠻夷人中間,對智慧和道德的培養不是靠幾個孤立的人,而是依靠全體人們。”
在談到波斯的瑪什人和印度的吉姆諾斯菲人之後,他很自豪地把埃塞尼人和上述兩種人相比較:“巴勒斯坦和敘利亞也有他們的智者,他們的道德聖人。因為在佔據了這個地方很大區域的人口稠密的猶太人之中,有一種被稱為埃塞尼人①的人;我想他們有四千多人②。確實,如果根據一個不太準確的詞源③,我將毫不猶豫地從希臘詞HoQ①希臘原文為:σσαι。
M G②希臘原文為:ηθπρραισριι,αμδξαP A G E H C D C D F A G H E F D N C H G B③αριιπωδιαωηιηπαρωμιδσιη。
在這一段末尾,大R H F C D H A C F D M A H F B H G D G E家將看到費龍仍用這個希臘詞Hosios(即聖人)
,使埃塞安人(Eséen)和埃塞尼人(Esénien)這兩個詞引人注目地接近起來。他說,根據費龍的意見,S。
克利
211
第十二章702
sios(σι即“聖人”)得出他們的名字,雖然他們主要擔任G E上帝的奴僕,但並不是為它殺牲獻祭,而是讓他們的靈魂升向天國作為合格的祭品獻給上帝。首先他們躲避城市,生活在村莊裡,通常由於城市居民中傷風敗俗的事情多,他們清楚地知道,靠近壞人就象中了毒氣,是無藥可救的。他們一些人從事農業,另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