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3部分

方16架飛機,從而一舉成名。

英國閃電超音速戰鬥機 '本章字數:5103 最新更新時間:2009…10…11 11:00:00。0'

簡介

“閃電”超音速戰鬥機作為英國電氣公司(EE)設計的英國產第一種(也是最後一種)馬赫數2 一級的戰鬥機,1956年11月,英國皇家空軍(RAF)正式提出閃電戰鬥機的生產訂貨要求,決定先生產20架預生產型。之後,又於1958年第二次提出訂貨要求,至1970年完全停產時為止,“閃電”戰鬥機總產量達300多架。“閃電”戰鬥機一共研發生產了10種改型。閃電超音速戰鬥機在1960 年代作為一種“過渡性裝備”開始進入到英國皇家空軍服役,在後來與美軍的聯合演習中,竟多次成功地“攔截”在高空飛行的U…2飛機,為此贏得了軍方的青睞。直到1988 年才從一線戰鬥部隊退役。儘管該機航程較短、載彈量不多,但仍是一種強勁、令人印象深刻的戰鬥機。這種深刻的印象不僅僅來自該機怪異的設計,而且也來自它出眾的效能。

“閃電”飛機最先是由英國電氣公司AA以純粹的超音速研究機開始設計研製的,後來又以P…1的代號轉為實用型超音速戰鬥機投入進一步的開發。1952年12月,裝第一種後掠機翼方案的試驗原型機實現首飛。它的最大設計特點是在後機身內兩臺埃汶噴氣式發動機別出心裁地呈上下重疊安裝(上部一臺更靠前一些,而且駕駛艙則“騎”在貫通機身的進氣道之上)。該機採用機頭進氣,在後來戰鬥機型的圓形進氣口中央有一個內裝火控雷達的固定式調節錐。該機的機翼設計也很獨特:前緣後掠60度,並帶缺口(作為渦流發生器用),後緣沿飛機縱軸互為垂直的方向切平,這樣的機翼平面形狀在世界上幾乎是獨一無二的。該機的副油箱或導彈被高高地“馱”在機翼上表面的掛架之上,所以投出時需要採用彈射方式。這種飛機的前機身可裝2門阿登機炮,前機身側面可掛2枚火光型或紅頭型導彈,機腹下各種尺寸的流線型囊式保形吊艙,用來安裝機身內已安放不下的武器和燃油,像個下垂的肚皮,吊艙的前半段可裝火箭巢或機關炮等武器、後半段都用來裝燃油。

“閃電”式雙發單座全天候戰鬥機,從研製到正式配備部隊大致經歷了10年的時間。“閃電”(Lightning)是英國航空工業自行設計並製造過的唯一一種二倍音速飛行的雙發單座噴氣戰鬥機。“閃電”式戰鬥機從未有機會參加過實戰,但它是皇家空軍20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中唯一的英國產二倍音速戰鬥機。是冷戰時代英國第二代噴氣式戰鬥機的代表作。

“閃電”由來

“閃電”的研製工作始於1949年。當年3月,英國供應部公佈了F23/49超音速晝間戰鬥機的設計要求。1950年3月即與當時的英國電氣公司(它後來併入英國飛機公司)簽訂了研製合同,決定先研製3架供試驗用的原型機P…1A。其動力裝置選定為2臺薩菲爾型渦輪噴氣式發動機,單臺推力5000公斤。首架原型機於1954年8月開始試飛,1955年已達到最大速度1。53倍音速。3架原型機中共有2架用於試飛,1架用於靜力試驗。

1954年,軍隊決定將P…1作為一種全天候和夜間截擊機進行重新設計,從而安排再研製3架原型機,即P…1B。P…1B的動力裝置改用推力更大的埃汶200型帶加力的渦噴發動機,單臺加力推力可達6545公斤。同時,機頭進氣口也從“桃圓”形改為正圓形,並在其中央位置增加了固定式中心錐體,以便將來加裝雷達。首架P…1B於1957年10月進入試飛,1958年11月在試飛中第一次達到2倍音速。同年,P…1B被正式定型、並更名為“閃電”F。1(意為““閃電”飛機的戰鬥用途第一改型”)。

“閃電”主要型號

“閃電”F。1和F。1A是“閃電”式單座超音速截擊機的頭一種生產型。前20架預生產型主要用於發展試驗和部隊試用,其首飛於1958年4月。首架生產型於1954年10月開始試飛,1960年7月正式交付部隊使用,前後一共製造了40架。飛機的外形和動力裝置和P…1B相同。而且已在進氣道中心錐體內裝有1臺艾爾帕斯公司的Mk。1型截擊和火控雷達。機上配備2門30毫米阿登機關炮。2枚國產光火型紅外空對空導彈及其控制裝置都安裝在一個可以拆卸的安裝於機腹下的流線型保形軍械吊艙裡(“閃電”飛機的最大特徵之一),它可以和另外一具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