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6部分

T10M12,值得注意的是,T10M…11編號在序列中遺漏。針對出口市場需要,蘇霍伊設計局將這種型號命名為蘇…35型戰鬥機,主要目的是希望爭取到潛在使用者。1992年,T10M…3原型機在英國範堡羅航展上公開飛行表演。當時,西蒙諾夫總設計師在新聞釋出會上樂觀地表示,蘇…35戰鬥機有可能在1995年正式投入生產。

接著,蘇霍伊設計局再次改進了一架T10M…11原型機,並命名為蘇…37戰鬥機(711號)。該機的最特別之處在於採用了具有推力向量的AL一31FU發動機,同時還採用了由3個多功能顯示器組成的先進“玻璃”座艙、側杆操縱和非移動的壓敏型油門杆。蘇…37戰鬥機在1996年4月2日首飛,當年9月在範堡羅航展上表演了令人眼花繚亂的超機動動作。

當時,蘇…37戰鬥機採用的AL一31FU推力向量發動機是原型機,向量噴管的工作壽命十分有限,因此,該機又重新換裝了AL一31F發動機,藉助於新型航空電子裝置和新型電傳操縱系統,仍然具備了同樣的超機動能力。此後,蘇…37命名不再使用,T10M…11原型機也於2002年12月19日在一次事故中墜毀。

今天,蘇…35戰鬥機的問世完全是需求牽引的直接結果。90年代,蘇霍伊設計局將3架蘇…27M戰鬥機陸續交付給契卡洛夫國家試飛中心,期望透過全面試飛後贏得俄羅斯空軍的青睞。事與願違,蘇…27M戰鬥機並未得到俄空軍的認可,一直未能投產。但是,這種改進方案為俄空軍現役蘇…27戰鬥機的升級計劃鋪平了道路。

蘇聯解體時,大約已經制造了700架早期型蘇…27戰鬥機,其中俄羅斯空軍大約裝備12個飛行團。由於訓練經費十分拮据,俄空軍飛行員駕駛蘇…27戰鬥機的飛行時數明顯減少,客觀地延長了其機體壽命,使其服役時間可以進一步延長。時至今日,這些戰鬥機已經明顯呈現出裝置老化的態勢,總體效能難以適應不斷變化的空戰環境。因此,俄空軍決定分步驟對現役蘇…27戰鬥機進行大幅度升級,以確保這些戰鬥機具備更加高效的作戰能力,可以一直服役到第五代戰鬥機出現。

然而,俄空軍蘇…27戰鬥機升級計劃的前景一直不太明朗,至少考慮過7種不同的升級方案,各種各樣的概念可以實現不同程度的效能提升。其中,蘇霍伊設計局充分利用近年來研製蘇…30MKK多用途戰鬥機的經驗,提出了將一部分蘇…27戰鬥機升級為蘇…27SM型。直到2000年,俄空軍內部才基本達成了一直意見,採納了蘇…27SM型方案,決定在有限的改進經費內,首先改裝服役時間較短的蘇…27S戰鬥機。

2002年12月27日,第一架蘇…27SM原型機實現首飛。據稱,該機主要改進了機載電子裝置,採用了“玻璃”座艙、相控陣雷達、光電瞄準吊艙和數字式電傳操縱系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