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2部分

時跟蹤20多個目標;並保證對6個以上目標同時進行超視距攻擊 。

可執行多種作戰任務:

米格1。44功能多樣;可執行多種作戰任務。它可充當空戰指揮機;為其它戰鬥機指示目標;並對它們發射的導彈進行制導;由於其後視雷達與R…73後射型空空導彈配合使用;可在臨陣時突然間對後方敵機實施導彈攻擊;另外;其新一代的生命保障與彈射系統;可提高飛行員的抗過載能力;最大限度地保障其生命安全。

蘇聯米格…1戰鬥機 '本章字數:375 最新更新時間:2009…08…21 11:00:00。0'

米格家族的第一個成員是米格…1戰鬥機,1938年開始研製。當時,蘇聯空軍根據實際需要,提出研製一種新型高速戰鬥機,著名的設計師波里卡爾波夫提出的方案贏得了廣泛支援,隨後該機被賦予了I…200的研製代號。這種戰鬥機安裝米庫林設計局的AM…35A型水冷發動機,設計指標為7000米高度最大飛行速度670公里/小時,升限13000米,爬升到5000米高度耗時4。6分鐘。但是由於波里卡爾波夫本人當時正在全力進行I…180戰鬥機的研製工作,加之I…200被認為不夠先進,所以該機的研製工作一直進展緩慢。後來為了和雅克福列夫的I…26戰鬥機競爭,波里卡爾波夫設計局加快了I…200的研製進度。1939年12月初,I…200的初步設計基本完成並獲得了蘇聯空軍司令和航空工業人民委員會的認可。為了能夠更好的完成該計劃,前蘇聯當局決定成立一個由米高揚領導的新設計局。

蘇聯米格…3戰鬥機 '本章字數:2096 最新更新時間:2009…08…22 10:00:00。0'

1939年初,歐洲已被法西斯德國的戰雲籠罩,面對德國不斷增長的軍事力量。蘇聯政府決定強化蘇聯紅軍特別是空軍的力量。此時蘇空軍前線航空兵裝備的殲擊機主要是坡立卡波夫設計局生產的I-153和I-16,和當時德國梅塞施米特BF-109E比起來,這些飛機早就過時了。幾個主要的飛機設計局都接到了設計原型機的命令,設計出的飛機要透過試飛竟爭,選出最好的投入大規模生產。當時的航空人民委員會也敦促立即成立一個試驗性的設計

局來吸引年輕一代有才幹的專家。當時蘇聯有九個主要的飛機設計局,所有的總工程師們可以直接向斯大林彙報。坡立卡波夫設計局工廠的經理和總工程師向斯大林建議由米高楊來領導那個新的設計局,斯大林聽後先是一楞:“什麼?安那斯塔斯的兄弟?!”但最後他首肯了這個人事安排。米高楊本人沒有想到他會被任命去作如此重要的工作,猶豫一會兒後同意了,但要求調格列維奇來做他的助手,這個要求被接受了。與此同時在1939年11月又調來了另外一些工程師加入這個隊伍。新的設計局至此初具雛形。坡立卡波夫工廠被擴建了以便為新的設計局提供廠房。又經過其他的一些準備工作,米高楊-格列維奇設計局正式組建於1939年12月8日。

組建伊始,年輕的設計師立即投入了緊張的工作中。1939年12月,他們提交了I-200殲擊機的設計方案,方案迅速得到了中央委員會,航空人民委員會和空軍的批准,研製工作展開了。到1940年3月30號,設計局的這頭一個作品已經造出了原型機,1940年4月1號,原型機首飛成功。在1940年12月,該機被授予生產編號:米格1。第一架生產型的米格1於1941年四月進入蘇空軍服役。

米格1是一架下單翼,用一個活塞發動機(AM-35A)作為動力的殲擊機,座艙是敞開式,機上裝備一挺12。7毫米口徑(帶彈300發)和兩挺7。62毫米口徑(帶彈375發)機槍,翼下的兩個外掛點可掛兩個100公斤炸彈,最高升限12,000米,最大航程580公里。看上去和二戰中的其它同型別活塞螺旋槳單翼飛機大同小異。

但是,米格1卻不是一架很成功的飛機,在工廠和空軍的試飛中暴露了設計中存在的不少問題,特別是操縱性的問題。設計師們根據新的全尺寸模型在中央空氣動力研究院大型風洞中試驗的結果,對米格1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進,這些改進包括:

在飛行員座位下加一個250升的副油箱以加大航程;改進發動機冷卻系統;採用一副新的螺旋槳;增強前起落架使該機能在草地上起降;飛行員座位後加8毫米厚的裝甲;換用新的瞄準具等等。經過改進的飛機在1940年12月開始出廠試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