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51部分

【研製改進】

1、研製背景

20世紀60年代中期,越南戰爭全面爆發,美國的第二代戰鬥機F…4等投入實戰。這代飛機的特點是強調高空高速效能和多用途,對機動效能重視不夠。從實戰效果來看,第二代戰鬥機研製並不很成功;甚至可以說走了一段彎路。這倒並不是說它的技術水平和效能沒有提高,也不是研製工作本身有問題,而是由於對作戰方式的預測與實際情況不符。於是,美國從60年代中後期就開始考慮研製第三代戰鬥機。1972年1月,美國空軍正式提出“輕型戰鬥機”研製計劃,目的是驗證在戰鬥機上採用新技術,並沒確定要發展一個投產型號。1972年4月,美國空軍從向“輕型戰鬥機計劃”投標的五家公司中選定通用動力公司的401和諾斯羅普公司的P…600兩個方案,並簽訂合同由求兩家公司各製造兩架原型機,進行試飛競爭。通用動力公司的401方案軍用編號為YF…16;諾斯羅普公司的P600軍用編號為YF…17。

第三代戰鬥機有以下一些主要設計特點:

(l)有優良的飛行效能,強調中低空跨音速機動效能和遠端作戰能力;

(2)機載電子裝置先進,有良好的全天候作戰能力,下視下射能力大為提高;

(3)機載武器毀傷威力強。有相當強的近戰火力,還普遍配備了中遠距全向全高度攔射導彈;

(4)突出空戰能力,但也多兼有良好的對地攻擊能力;

(5)飛機的可靠性和可維護效能好,改進發展潛力大。

F…16在設計製造之初,就採用了不少新的技術,這在當時來說,也是甚為先進的。

這些新的技術主要有:邊條翼。沿前機身裝有大後掠角、前緣銳利的邊條翼,在機翼和機身連線部分提供可控渦流,因而即使在大迎角時也可保持附面層不分離,提高了升力和安定性。前緣機動襟翼。這種襟冀使機翼翼型有可變彎度,在持續大過載轉彎中能提高升阻比。翼身融合體。F?16的外形據說是從50多種方案中挑選出來的,特點是機翼機身結合處經過仔細整流,使之平滑過渡,融為一體。主要優點是減小波阻,提高升阻比和跨音速顫振邊界,增強剛度,使飛機具有良好的機動性。並且增大機內容積和減輕飛機重量。

高過載座艙。普通座椅向後傾斜12一13度,而F?16採用高過載座艙,其座椅向後傾斜30度,腳蹬提高。這種姿勢能提高飛行員抗過載能力至少0.6-1G,一般均可承受到9G,超過原來允許的7.3g。此外,還可以維持飛行員的視覺功能。電傳操縱系統。主要由訊號轉換裝置、飛行控制計算機、電纜和動作裝置組成。這種操縱系統是將飛行員發出的操縱訊號,經過變換器變成電訊號,再透過電纜直接傳輸到自主式舵機勸一種系統,優點是結構簡單;體積小,重量輕,易於安裝;維修,改善了飛機操縱品質,提高了操縱系統的可靠性,減輕了飛行演的工作負擔。

放寬靜穩定性。採用放寬靜穩定性技術,即放鬆了對靜穩定性的嚴格限制,氣動中心可以很靠近重心,也可以重合,甚至在重心前面。飛機的靜穩定性則變得極小或不穩定。因而飛機在低速飛行時靜穩定度是負值,飛行時主要靠“增穩系統”自動控制舵面,保證穩定飛行;在高速飛行時,飛機的靜穩定度才為正值。這樣做的優點是可減小尾翼尺寸,降低結構重量和阻力,改善飛機的操縱性和機動能力。

使用複合材料。 F?16飛機的尾翼採用複合材料,比採用鋁合金材料的尾翼輕30%。

F?16飛機的座艙它採用氣泡式座艙蓋,飛行員的視界很寬,其上半球的視野達36O度,側向為260度,前後為195度,側下方40度,前下方15度。飛行員的坐椅能向後傾斜30。這有利於提高飛行員的抗過載能力,據稱其短時間的抗過載能力可達8?9g。為便於飛行員在身體後傾狀態下操縱飛機,F?16採用了前所未有的“側杆”方案,即將駕駛杆裝在坐椅的扶手上。這樣也提高了在高機動環境下,駕駛員對飛機的控制能力。 這使 F?16具有結構重量輕,外掛載荷大,對空和對地作戰能力比較好等特點。

由於F?16飛機的氣動佈局先進;發動機的推重比高,因而其飛行效能、尤其是機動效能是相當不錯的。F?16的最大飛行速度與大多數第二代戰鬥機差不太多,約在M2左右;但其最大飛行錶速大,可達1480公里/小時。由於F?16飛機的推重比大、翼載荷低,因而機動效能相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