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過度,她的兩頰又升起了潮紅。
汪氏夫婦非常不安,擔心她的舊疾復發,他們想使她從惆悵中快活起來,便商定借歡迎她重遊西湖為題,在不繫園木蘭舟中舉辦了個別具一格的遊宴,邀請寄跡西湖的才媛名姝作陪。
不繫園是海內稀有的水上園林,它居於西湖一隅,有長長的埠頭伸進湖中,形態各異的小艇,如鴻雁棲歇湖上,埠岸有古樸高雅的園門,門楣上是陳繼儒眉公題的“不繫園”三個大字,右是董其昌書的“隨喜庵”。汪汝謙雖是個以賺錢為業的商人,但他仗義疏財,常以千金濟遊客,又喜歡解他人於危難,只要是有難來投奔他的,他一律真誠相助,以禮相待。他的友人遍海內。有次他遊嘉興,見災民雲集,一次就出賣二十畝良田,賑濟饑民。不繫園的舟艇,也是他為騷人韻士、名姝、高僧、劍師、名流和知己遊覽西湖勝景專備的。
一舉結識瞭如許久聞其名而不見其人的才媛名姝,河東君非常興奮,一掃積鬱心頭的鬱悶。
這天來的賓客有林天素,一身潔白縐綢衣裙,將她那標準美人的風韻,細巧的腰肢,修長的身段,微微削峭的兩肩烘托得更美了,周身透出一股高雅的書卷氣,文靜柔荑,像一枝帶露的瓊花;王修徵頗有不修邊幅的名士派頭,薄施脂粉,烏髮隨意地挽起一個高髻,微風掀起她那海青色薄綢女衣,別有一種灑脫飄逸;還有吳?子,黃皆令身世相近,又都同屬浪跡湖山,不受世俗禮教約束的風流雅人,她們一見如故。
她們來自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生活遭際,對人生社會當然也有不同的感受。但她們卻為上層社會所接受,常常活動在上層圈內,就像燕子來往於高門大戶梁間那樣來往於富豪、名流之間。她們雖然位卑身微,卻有著深廣的社會關係,高門大戶少不了她們的歌聲,就像少不了樑上燕子的呢喃那樣。她們知道的事兒多,上層社會發生醜聞秘事很難瞞過她們,來自她們間的傳聞,往往都十分可靠。這群從天南地北集在一起的當今最有名氣的婦人,各具個性,相親相偎,海闊天空,無所不談。主人也樂於奉陪。他們談繪事,談當今詩壇,談某公的貪得無厭,某大員的諱秘,又談到天災人禍,百姓的苦難,局勢的令人憂戚。有人說到錢謙益,似乎她們都很關心他的事。她們間有人新近從琴川返來,很推崇他的魄力,說他近年經營出洋興販,獲利鉅萬。黃皆令不慌不忙,吐出了關於錢氏另一個秘密,說他在一次政治搏鬥中,走了司禮監曹化淳的門路,擊敗了政敵,使溫體仁罷相,壓服了浙黨。“牧老有再起之望!”說者無意,聽者有心,河東君想起遊嘉定時,嘉燧老人拿給她看的那首錢牧齋的《觀美人手跡》,忍不住背誦一遍。姐妹們鬨笑起來,說是“墨跡姻緣”。過去,河東君只知道他的才名,不想他還是個有希望的政治家。她被他們笑得不好意思了,天素為她解圍,轉換話題,談楊雲友的畫。河東君突然想起,怎麼今日沒見楊雲友呢?沒有人回答她的問話,歡笑聲戛然而止,汝謙飲了一口悶酒,天素、修徵垂下了頭,一種悲哀的氣氛瀰漫了席間。
河東君不知所措,不安地望著汝謙。
汝謙輕聲地向她解釋說:“一年前,雲道人已埋骨西泠了!河東君,汝謙有為雲道人畫冊刊刻傳世之想,請你為其畫冊寫個跋,以文代悼,此乃生者僅能為之的紀念了!”
林天素等一致贊同。河東君沒見過雲友,卻久聞大名,精研過她的畫藝,非常欽服她的才華。散席後,她想去看望她的墓。汝謙吩咐遊艇把她送到西泠。
河東君系舟在平湖秋月,就近先去了嶽王祠,在那憑弔了一番。“還我河山”的巨幅金匾,擁滿了她的整個胸臆,走出嶽王祠,她還久久地佇立在祠外,聯想到現今的國家形勢,感慨系之。百姓忍受不了豪紳的盤剝和稅餉紛繁的壓榨,起來造反,“索虜”趁機向關內進攻,形勢頗似北宋末年。朝廷若再沉迷不醒,還不起用有用之才,力扭乾坤,大明何時能夠中興?她又想到子龍和幾社一些有識之士的落第,只得空懷報國之志,困守在家,一種無形的悲哀,向她襲來。她向嶽王祠行了個注目禮,才向林和靖植的梅園走去,可她的心還留在“還我河山”的憤怒呼喊聲裡,這才是一個男子漢的氣派!這才是中華男兒的呼聲,這聲音久久轟鳴在她的心中。
孤山西泠,名勝連著名勝,傳說偕著佳話。河東君一面走著,一面觀賞著勝景,一邊抒發著她的感受,終於尋到了楊雲友的墓。
她久久站在墓前,看著那一?黃土,還未長滿青草。這就是一代才女的歸宿!才,沒有給她幸福,卻讓她隻身流浪,過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