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3部分

兩個人都名滿天下弟子眾多,即算殺光他們的親屬恐怕也難得達到目的,所以如何扼殺這種處於萌芽狀態中的民主思想變得非常之有技術性,看來思想文化方面的思想,還是要儘量使用思想文化手段為主。

透過汪士榮情報系統的廣泛調查,林風這才發現當今時代的學術思想非常之模糊矛盾,這實在是令他非常之吃驚,因為在他所受到的教育中,這個時代絕對是黑暗無比,眾所周知,中國人這幾個世紀在人文社會學所取得的成績實在是乏善可成,起碼歷史書上一提到這方面不是孟德斯鳩就是伏爾泰,可現在從收集上的情報上來看,這個概念似乎有被顛覆的危險,據林風現在所瞭解的,這種模模糊糊的民主思想在當今中國絕對不是一個兩個,而是佔據了相當一部分市場,雖然相互之間有著激進與否的衝突,但除了黃老莊子學說之外,大都戴著一頂儒家的帽子。

綜合概括,這種思想大概和黃宗羲一夥所持的觀念差不多,據汪士榮等專業人士的考據,這個東西很有可能是從當年大明王朝張居正時代就有了,最當初是從皇帝與大臣的個人能力方面進行比較,公允的說,這個比較確實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因為皇帝這個東西是透過陰莖傳遞的,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而政治家卻是一種專業性很強的行業,所以兩相比較確實一目瞭然,這個論點可以在張居正和明神宗皇帝相互比較中得到驗證,事實說明,一個運轉良好的內閣確實比一個不確定英明與否的皇帝要強得多,所以不少儒家學者就在此進行更深一步的探討——假如皇帝都像神宗皇帝或者萬曆皇帝那樣卵事不管,放在皇宮高高貢起,把國家交給一批品德高尚、頭腦強大的大臣來管理,然後由天下士林廣泛監督他們的工作,那麼這個國家形態是不是應該更美好一些?!

在這個思潮影響下,“東林黨”就火速出現,先是一批名望學者牽頭,然後大批草根士人紛紛參與,在全國範圍內蓬勃發展,對大明王朝的朝政指指點點說三道四,美其名曰“清流”,不過皇帝也火速意識到了這種地主階級自由化對皇權的威脅,於是就立即培養“閹黨”進行對抗打壓,很顯然,這種意識形態戰爭給整個帝國帶來了巨大的災難,當大明帝國轟然倒塌之後,雙方沒有一個成為勝利者。

這個問題到了林風手上又變得更為複雜,實際上在他接手之前,他的前任滿清王朝在這方面簡直糟糕之至,其中攝政大臣鰲拜更是近乎白痴,他把這個複雜的問題一概簡單化,簡而言之就是用屠殺來解決,其表現形式就是“文字獄”,在他們入主中原的這幾十年裡,基本上就是一手鋼刀一手大餅,以民族主義和民主思想為重點進行了瘋狂鎮壓,拼命鞏固八旗那小撮原始酋長的既得權益,其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明史》一案,借了一頂維護正統的大帽子大肆屠殺進步士人,前前後後一共幹掉了近萬學者,把萌芽狀態中的民主殺得元氣大傷。而此刻隨著以林風為代表的漢族軍事集團的崛起,隨著滿清王朝殘酷鎮壓的鬆懈,這種民主思想立即出現了劇烈反彈,而且開始有進一步和極端民族主義結合的傾向,到了現在,大江南北廣泛流傳著什麼“胡人無百年運”或“華夷之辯”之類論調,這些士人除了主張對少數民族進行血腥的反攻倒算之外,而且還希望新興的大漢帝國能夠接受他們的政治理念。

顧炎武和黃宗羲就是他們的代表。

當然,就整個士林來說,他們也不算佔有優勢,維護傳統的儒生也為數不少,到底朱元璋用八股文養士近三百年,頭腦呆滯的傻瓜還是佔了大部分,所以這些激進分子也只能採用儒家孔孟為掩護,對四書五經另行演繹,企圖重新劃分“明君”、“賢臣”以及“士大夫”的職權。

瞭解了實際情況之後林風作出了理所當然的抉擇,老實說他和情況和趙匡胤大不相同,漢軍集團是他自己一手建立,不論軍隊還是文官體系,他都具有絕對的權威,跟那個謀朝攥位的傢伙大不一樣,根本無須對什麼士林作出妥協,不過作為一個後來者,他當然明白這種思想的巨大威力,實際上他也絕對不希望中國也會出現一個什麼克倫威爾,而這種意識形態的鬥爭肯定是一場長期的、艱鉅的拉據戰,而且就目前的情況來看,這種所謂的“民主思想”自己本身也是亂成一團,不同陣營的學者互相辯論攻訐,彼此激烈鬥爭,林風有絕對的信心對這夥菜鳥進行分化拉攏——其實對於他們的觀點林風也不打算一味抵制,所謂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就拿黃宗羲的學說來說,那個什麼“興工商”和“開道路”之類林風絕對舉雙手贊成,至於“還政於民”或者“廢科舉”、“開學校”搞監督之類那就大可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