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9部分

這次改制的主要任務就是將這些現行的制度確定下來,編製成《大漢官典》,頒行於世,以便士民鹹聞,為萬世遵行,另外就是由李紱主持編練好祭奠的禮儀彩排,把什麼祭奠物品、舞蹈隊、瑞祥以及應時詩詞什麼的梳理清楚,以便在各方使者面前炫一炫大漢的實力。

就這次活動的貢獻上講,顧炎武老先生在此事上出力甚多,雖然新任的禮部尚書李紱也算是以為資深大儒,在南北士林都還算有點名氣,但若是和人家老顧比起來不論是是學識上還是人望上都差了許多,之所以沒讓顧炎武先生主持大典,只是礙於他的半臣子、半客卿的身份,雖然現在他名義上擔任大漢國子監祭酒,但實際上卻不怎麼理會應屬政務,一門心思的散佈他那些“工商、學校”什麼的反動理論,偶爾空閒下來,也是把自己關小屋裡寫什麼《考當今漢王之治》,雖然因為涉及政治問題實體上出版困難了點,但他老人家卻毫不氣餒,依舊筆耕不綴,平時若是有什麼官員慕名來訪,他甚至都懶得接見,而且除了陳夢雷之外,象李光地、周培公、汪士榮等一干大佬都好像在顧老先生的門衛大人面前丟過人,所以宰相等人一提起顧炎武來就難免有些尷尬,為了避免再次在主公面前集體出醜,宰相和總參謀長不約而同的一同選擇了遺忘。

不過出人意料的是,當林風試探著請求他擔任拾遺監督職務時,顧炎武先生欣然應名,並且幹得非常積極,經常提出一些非常之有建設性的意見,比如在各地衙門設立“鄉老議政”,或者鼓勵在野士人參政議政什麼的,不過可惜是林風雖然內心非常贊同,但卻毫無例外的一一婉言謝絕,不過這個決定很快為他招來一個“拒諫”的名聲——這件事情就是挽留顧炎武的副作用之一。

自從林風把顧炎武這塊金子招牌放在北京之後,的確在全國各地造成了巨大影響,起碼“賢德之士,聞風來投”這個效果是出來,遺憾的是把那些清流也招過來了,現在北京城裡文人詩會、文會多如牛毛,這幫子士人大多什麼職業都沒有,卻偏偏都還有錢,每日裡酒足飯飽之後就去嫖妓,順便再寫兩首歪詩,同時大發牢騷抨擊朝政,雖然他們之中大多數也並不同意顧炎武和黃宗羲的觀點,但這並不妨礙他們對自己“懷才不遇”境況的痛心,於是給漢王和一些朝廷大員找毛病就成了這些人的主流愛好之一,本來林風在最開始的時候還非常重視這件事情,因為就當代的社會條件來看,這些人應該就是所謂的“社會輿論”了,不過他很快發現自己可能產生了錯覺,坦白的講,這些人若是作為一個個的個體,都能吟詩作畫舞文弄墨,培養一下或許能當個好官員,但他們糾合在一起卻簡直象一群瘋子,感覺不可理喻,不論林漢王朝做什麼決定,他們總有人跳出來反對並且大肆攻擊,同時端出大條聖人語錄作為旁證,而且旁邊還有不少人不管懂不懂統統大聲叫好,最後林風終於總結出一條道理,這些人根本就是不可能討好的,他們的立場非常簡單,那就是不論什麼事情,不論什麼政策,凡是朝廷作出的決定,他們就統統反對。

原來都察院的還準備處理一批過激的狂妄分子,不過後來很快就宣告破產,因為這些人大多不逃避追捕,恰恰相反,不少人聽說自己上了黑名單之後紛紛自豪無比,以當年東漢的“黨人”自詡,所以作為一個在野的小人物,能夠遭到“朝中奸人”嫉恨,那無論如何也是一件值得榮幸的事情,於是當都察院的密探上門緝捕的時候,這幫人個個氣定神閒不動如山,在氣勢洶洶的“奸黨爪牙”面前大放狠話,一派“死了XXX,還有後來人”的氣勢,最後將他關在監獄裡之後,往往引發轟動,於是眾人奔走相告群情激奮,最後終於驚動某一位人士,而這個人往往不是象顧炎武黃宗羲那樣的龍頭老大,就是還能在林風面前說得上話,於是該案當事人在大牢了轉了一圈之後,英雄一般的凱旋而歸,眾人大喜,於是一齊去青樓喝酒嫖妓,以示慶祝。

對於這樣既不怕死,又胡亂說話的傢伙,林風簡直不知道怎麼鎮壓才好,這個時候他開始有點理解當年清廷大辦《明史》案的緣由了,這幫人根本不知所謂,或許鰲拜當年也並非要幹掉那麼多人,只是因為這個案件自身緣故,這幫子清流確實非常團結,往往辦了一個立馬又跳出來一群,朝廷不得不越辦越大,而鰲拜這個笨蛋卻又偏偏是軍人出身,頭腦簡單不懂得妥協,於是成為文字獄運動的先驅。

老實說現在林風確實對“民主”這兩個字已經到了深惡痛絕的程度,對於那些搞歪門邪道的反動人士恨不得殺之而後快,不過這也只能想想罷了,雖然他也自認為心黑手毒厚臉皮,但大砍大殺知識分子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