鎖期之內,沒有軍隊的命令,不許有任何一片木頭掉到河裡——就算是大風颳進去的,也要派人給我撈上來;“第五,給莫雷納山脈以南地區釋出通告,命令他們派出強而有力的軍隊,在各個山谷通道之前修建碉堡、瞭望臺、警戒塔,封鎖一切人員流動和物資進出!!”
他眉毛一跳,看了看迭戈,“現在!——馬上去!”
迭戈心悅誠服,起立致敬,“我明白了,將軍大人!”
第七章燃燒的遠征
第十六節
一六八六年夏天,林漢帝國再次獲得豐收,自從建國以來,這已經是第四次農業豐收了,彷彿冥冥之中有一隻命運之手,給予了這個新生帝國一個美好的暗示。
自從楊起隆歸附大漢王朝之後,長久以來一直困擾北中國的農民大起義逐漸走到了尾聲,按照社會發展定律來看,這種暴力形式的社會大洗牌不可能持續很久,當領導者和被領導者正式兩級分化之後,一切都必須回到正常的軌道上去。
河南行省的半獨立狀態彷彿海面下的冰塊,隨著時間的流逝逐漸消融殆盡,楊起隆在這個問題上根本沒有作出正確的判斷,當他抱著虛與委蛇的態度宣佈歸附北京之後,之前一直在表面上擁護他的小弟們紛紛栽進汪士榮的懷抱,事實上這種情勢並不是很難理解,就政治角度而言,當初這批人的政治口號就是“驅除韃虜,奪回漢家江山”,那麼現在這個目標無疑是已經達到了,所以接受北京方面的領導也算得上是“求得正果”;而從經濟角度上說,現在的“義軍領袖”們早已不是那群滿腔熱血的愛國精英,幾年的高官生涯令他們在私生活上得到了巨大的好處,雖然其中大部分還算不上什麼腦滿腸肥,但至少也是囊中豐厚,而且“房子、車子、老婆、丫頭”四大件全部配齊,而且其中不少人自從佔據地盤之後就再也沒有摸過刀把子,所以說如果現在有人號召他們為了一個虛無縹緲的目標而重新戰鬥,那無疑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這個世界不是一成不變的,幾年以前的窮漢或許可以這麼幹,但現在的某某將軍或者大人卻根本不可能了。
汪士榮的軍械糧秣統計衙門根本沒費多大的力氣,就輕鬆策反了楊起隆部的多數部將,現在山西南部、河南北部、中部大部分城市和農村都已經納入北京政府的掌握之中,玩起這些官場伎倆,不論是楊起隆還是他的其他什麼部下,顯然都不是北京那幫老官油子的對手,一系列眼花繚亂的調任、升遷令人防不勝防,在這個過程之中,楊起隆的某個重要部下發出了一份誠摯的邀請,要求大漢山東駐軍將領、威武中郎將率軍進駐,協同地方“維護治安、剿滅盜匪”,於是就在大漢山南都督、平順將軍尚未來得及作出任何反應的情況下,總參謀部在最短的時間之內發出八百里快馬軍令,核准了這份調軍申請,大漢步兵第十軍一萬兩千餘人大軍進入河南,堂而皇之的安營紮寨、設立關防,徹底割斷了豫南楊起隆所部旁大疤子三萬餘人和豫中交通聯絡。
在這種情況之下,楊起隆不得不把他的大帥行轅搬到襄陽一線,這個時候他所能控制的地區由晉南、河南、鄂北縮減到只有鄂北、豫南等一隅,所能控制的軍隊從原來的數十萬銳減到十二萬多一點,而且給養日益捉襟見肘。
當成功的對河南地區實施和平演變之後,北京城的大佬們紛紛安下心來,因為就目前的局勢來講,楊起隆的威脅基本上已經不復存在,事實證明,依靠什麼義氣或者綠林規矩之類打天下的套路確實是已經過時了,到底這個世界不是每一個人都是朱元璋,現在整個河南包括楊起隆自己都沒人再提起什麼“結義之情”或者“骨肉香火”之類,而大漢朝廷全體官員似乎一夜之間就忘記了關於“反清復明”之類流言,雖然在河南省擔任地方職務的大多數官員基本上都是楊起隆的舊部,但如果一旦有某人在公開場合討論關於什麼“明”或者“清”的問題,馬上就會有大票人馬全副武裝上門拜訪——即使是在茶館裡說《大明英烈傳》也不行。
如果說幾年之前的農民起義軍是一棵大樹,那楊起隆就是那顆熟透了的果子,只要有風,他就會自己掉落枝頭。若是珍愛自己,他就會珍藏密室,被人供奉在香火之上,若是自討沒趣,那就只能一天天敗壞、腐爛,象一堆汙泥那樣淹沒在黃土地裡。
這個時候林風早已轉移了視線,現在他大部分時間都放在了海軍身上。因為就時間上來推斷,現在大漢帝國派遣的遠征軍團應該早已抵達伊比利亞半島,至於是否完成了任務那還得看老天保佑,不過不論結果怎樣,和西班牙東南亞軍隊開戰卻已經是箭在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