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屏藩被殷化行誇的樂呵呵的,直搖腦袋不說話。
殷化行又道:“漢王陛下對王將軍仰慕已久,又不願見川地百姓無辜受到牽連,生靈塗炭,禍害蒼生。而張大帥來到綿竹城前,遲遲不願開戰,欣賞王將軍的人才,願能交上好友,兩軍修好,其樂融融。”
王屏藩見殷化行說出來意,雖然是他想到的,但還是故意作出一副為難的樣子。
殷化行自然知道王屏藩的算盤,也不在意這些,倆人心裡知明裡假做的說著:“王將軍如此人才,又何必委屈自己呢?歸順大漢,王將軍的才能不也更有發揮之處嗎?”
將王屏藩欲言又止,殷化行急忙道:“我知道王將軍心存忠義,但這樣做為的是萬民百姓,為的是天下蒼生,如此高功聖德之舉,不更加的有意義嗎?不更加的符合王將軍你的忠義之道嗎?”
“王將軍不要有什麼顧慮,漢王陛下英明神武,明察秋毫,對於敵人於秋風掃落葉般無情,但對待朋友卻像是春天般的溫暖。王將軍若降,自然就是漢王陛下的朋友,那麼以前的一切都一筆勾銷,漢王陛下絕對會不計前歉,賞罰分明。”
殷化行說的激動,竟本能的起身,伸出手向屋外一揮,勸道:“王將軍,請你快做出決定吧!綿竹的百姓,成都的將士們都在等著你一句話啊將軍。”
說到這裡,王屏藩身後的一年輕人站不住了,殷化行朝他望去,見他正是前些日被俘的王立知。王立知在殷化行臉上看了一眼,然後湊到王屏藩耳邊,小聲的嘀咕著一些什麼。
殷化行雖然很有把握,但心裡還是在盤記希望王立知不要對王屏藩破壞招降的事才好,畢竟這個侄子的話在他心裡還是很有分量的。
王屏藩盯著殷化行,邊聽著王立知的話臉上的表情卻沒有任何變化。屋外瓢雪紛落,新春佳節之日,頗具文藝元素的綿竹卻毫無一點過年的跡象,除了俗話說的豐年瑞雪,實在找不出其他,而就在這一天之前,滿城還盡是充滿血腥的氣息。
王立知說個不停,王屏藩也參與小聲的交流,過了好大一會,王立知才站直身子退了回去,而王屏藩的臉色也漸漸平靜下來。
望著屋外的飛雪,王屏藩的老臉上露出一絲笑意,站起身子,緩緩的掠過殷化行的身子,向屋外走去。
站在屋口,仰著頭望著白茫茫的一片,王屏藩思緒萬千,久久不能發出一眼,王立知露出一絲焦急的神色,剛剛俯身上前,這時王屏藩突然吐了一口長氣,口中似開似合,黑白相間的鬍鬚不停地微微顫抖,他猛的閉上眼睛,兩行淚水撲瑟瑟滾落下來,濺溼了大片衣襟。
“這位煩請殷將軍轉呈張安西麾下”他嘴唇顫抖,哆嗦半晌,終於嘆道,“王某願降”
#####四川之戰沒把握好節奏,一個區域性戰役,只是為了取長江上游窺視湖廣罷了,竟然羅裡八唆扯了半天。各位勿怪。
另,新書或許不久之後貼出來,還請大家繼續支援。謝謝!
第八章華夏有鼎
第十三節
王屏藩的投降標誌著四川控制權的易手,當成都總督府的節旗發出之後,後方各地的州縣無不大大地鬆了一口氣。從明朝末年開始,這塊土地就被險惡的中國政局折磨得奄奄一息,因為“天府之國”聲名在外,明朝為了應付接連不斷的內外戰爭,對四川苛索極酷,崇禎登基之後,田賦年年上漲,地方士紳趁機大肆兼併土地,成千上萬的農民丟失土地,或者朝湖廣遷徙,或者朝川北登偏遠山區流動,治安不斷惡化,大大小小的暴動、起義層出不窮,至張獻忠入川之時,四川早已一片混亂,除了各地的農民反抗之外,省內周邊的少數民族自治土司也開始蠢蠢欲動,明地方政府的控制力幾近於無。
因此,張獻忠擊敗秦良玉,進入四川之後很快站住腳跟,以重慶府為中心建立了“大西”政權,意圖仿效漢高祖劉邦,截棧道自保觀望,然而這個時候的中國到底不是公元前的漢朝,清軍入關之後,順治政府先後派遣鑲藍旗、正白旗以及大批漢奸部隊進攻四川,戰火綿延竟長達近二十餘年,在付出巨大代價之後,終於成功的將大西農民軍驅除至華南地區,鞏固了地方政權。不過這個時候的四川,也由明朝末年的一千一百多萬人口銳減至不到兩百萬人。
雖然經過一段時間的短暫修養,但長期戰爭帶來的經濟創傷卻遠遠沒有得到平復,王屏藩據四川經年,勵精圖治,一直沒有多大起色,諾大一個四川省,總人口不到兩百五十萬人,能夠收取賦稅的熟耕不過九十餘萬頃,而且長江下游戰爭不斷、棧道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