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怎麼做也都遲了。他一面向漢帝國皇帝林風拜表乞降,表示:“願出鎮一方,率三軍將士為陛下戍衛番隅”,一面積極向後方的追兵派去信使,企圖和平遼將軍王大海取得聯絡,以求緩慢漢軍的攻擊速度。然後信使一撥接一撥的派出去,卻如同泥牛入海一樣,連個音訊都沒有。一萬多漢軍依然呈攻擊態勢,朝自己銜尾急追擊,各地府、州、縣大門緊閉,不容一兵一卒入內,所要求的糧秣補充一概不允,尤為令人憤怒的時,某些小小縣官居然也膽敢派個衙役或者鄉丁,正兒八經的警告自己不得劫掠村落。
漢軍還未趕到,尚之信兩萬大軍就已軍心渙散,士氣低落到了極點,一路之上,逃兵成風,甚至就連派出去打糧、探路的哨兵馬隊也有一去不返者,迫不得已之下,每次停頓立營,尚之信不得不排除自己的中軍親兵隊執守外圍哨卡,嚴防士兵逃亡。
但凡稍微有點腦子的人都明白,這一戰,雖然還沒有開打,但尚之信卻已經輸掉了。
公元一六九零年八月十六日,江西連降大雨,山洪不斷,官道損毀嚴重,由北向南,大地一片泥濘,尚之信部隊行軍日不過三十里,而就在此刻,江西行省寧都府、贛州府等地原南周投降部隊接平遼將軍、南方兵團大都督王大海急令,聯合出兵封鎖官道,於贛州府以北一百二十里某山區,卡斷了尚之信的撤退道路。
天降大雨,尚之信攜帶的各種火炮全部不能使用,無可奈何之下,被迫下令全軍突擊,兩日之內,連續發動了近四十餘次衝鋒,然而當面之敵以逸待勞,兼之工事兼顧,在漢軍督戰軍官的督促下拼死反擊,使尚之信不得寸進。
八月十八日下午,大雨滂沱,漢軍步兵第七軍王栳泗所部一萬四千大軍終於趕到戰場,立足未穩,即率先向尚之信後軍發起攻擊,雨幕之下,兩軍發生慘烈地白刃戰,尚之信親率中軍親衛部隊接戰,漢軍大隊挺起刺刀,列成縱隊,踏著鼓點,漫山遍野而來,層層推進,歷時近兩個時辰,直到傍晚時分,,尚之信中軍精銳部隊六千人傷亡過半士氣崩潰,終於擊破尚之信後軍大營,營壘失陷後全軍大亂,兩萬餘大軍失去建制四面逃竄,見事不可為,尚之信在百餘名親兵的護衛下,換上小兵軍服翻山逃亡,卻不料道路陡峭崎嶇,馬匹為雷電所驚,不慎失足落馬,被馬蹄踐踏胸腹,重傷,逃脫戰場兩日後,在江西省贛州府西南某村落吐血而死。
廣東尚之信北征軍兩萬四千大軍全軍覆沒,主將戰沒。大漢步兵第七軍王栳泗所部乘勝攻入廣東,連下韶關府、嘉應州,然而此刻尚之信已死,廣東全省混亂,匆忙之下,尚之信部將劉春、王偉和等人推舉尚之信之子尚義存繼位,兩日後派遣使者奔赴韶關,率廣東全省投降。
就在漢軍王栳泗所部全殲尚之信大軍同時,南方兵團主力自浙江一路南下,自杭州集結,經金華府、衢州府、溫州府,席捲浙江全境,並乘勝攻入福建北部,前鋒叩關邵武府。
臺灣軍劉國軒所部一萬八千大軍惶惶撤退,不敢接戰。鄭經緊急傳令福建各州府,命令各地地方官員清空地方糧庫、銀庫,派兵丁押解至福州,但還未等各地押解隊伍全部到齊,王大海所部就已擊破劉國軒的殿後部隊,兵臨福州城外。
公元一六九零年八月二十五日,在林漢帝國南方兵團的逼迫下,大明延平郡王鄭經棄守福州,留鎮海將軍劉國軒鎮守廈門;命福建總兵馮錫範、副將林興珠鎮守澎湖列島,主力由臺灣艦隊接應上船撤退至臺灣。
至此,除新疆、西藏以及青海、甘肅、蒙古等部分地區之外,林漢軍事集團完成了中國大陸的統一。
第八章華夏有鼎
第三十九節
對於勝利捷報的態度,中國北方和南方的各地人民表現出了迥然不同的態度。當統一的訊息從福建、廣東一路傳過去的時候,這個訊息引發的社會震動有如物理學上的那個著名的震動理論,越朝後走反應越大,相對來說,長江中下游地區廣大人民反應非常平靜,總之沒有什麼人認為此事應該值得慶賀,所以當驛站的信使揮舞著誇張的的大紅軍報一路招搖的時候,大部分的動作都是伸長脖子看看熱鬧,然後:“哦?!福建也被打下來了?!”然後該幹什麼幹什麼去,甚至就連茶館裡的談客也很少把這個事情當作重大新聞來評侃一番,總之態度非常淡漠。
不過越過黃河之後,北方人民的反應就激烈得多了,當訊息傳到之時,沿著官道驛站,各地村落聞聲歡呼雀躍,在南方大受冷落的信使突然間吃香起來,每次一到地方,都有大票人馬衝上來圍得水洩不通,七嘴八舌地打聽前線的各種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