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皇帝的人不是姓X就是姓O,所以為了避免這一可怕現象的出現,皇帝陛下應該採取相應措施,而如果皇帝陛下不知道該採取什麼措施的話,他本人願意為了天下蒼生拋卻“閒雲野鶴”的生活,出山來助陛下一臂之力。
林風有時還真感慨的想:其實這個世界還是很可怕的。
不過除了這些不太現實的東西之外,有些建議的確是是值得商榷。其中影響最大的就是“遷都”問題。
自從皇帝回到南京之後,南方士林廣泛流行著一套關於北京不適合作為首都的理論,經過一段時間的補充的修正,這個理論日漸充實,詳細闡述了歷史上以往各個朝代定都北京的悲慘下場,並且結合本朝開國皇帝是福建人這一事實,提出:大漢帝國的首都應該遷移到南方。
這個提案被通到朝廷裡之後,帝國上下、朝野內外對此產生了激烈地爭論,陣營主要分為南方士林和北方士林,這回的對壘倒還是涇渭分明,總之黃河以北的讀書人破口大罵那幫南蠻子是在搞壞社稷毀滅國家,而南方讀書人則立即反駁說北方佬簡直不可理喻,守著那麼一個寒冷貧瘠的破地方不放,簡直是給天朝上國丟醜,要是能把首善之地放在江南繁盛之地方,國家的富庶、民族的振興簡直是指日可待。
這個說法聽上去倒是很有道理,至少林風就知道北京那個地方風沙很大,但若是說要遷都就有點不太現實了,要知道漢帝國最穩固的根據地就在北方,要是貿然遷都肯定非出大亂子不可,所以就算要遷都,也至少要等個幾十年之後。
這個話題的延展度很高,目前已經蔓延到各個學科了,有人從治理黃河角度來考據,有人從農業發展角度推理,也有人從軍事層面分析,更有人從商業運輸等角度思考,總之五花八門,鬧得沸沸揚揚,不過在這一大爭論之中,大漢朝廷到是一直保持了沉默,對各個官員的上書沒有任何回應,令辯論雙方都有點氣餒。
有趣的是,在這個話題之中,林風遭遇到了一件令他非常尷尬的事情。
在完成統一之後,大漢帝國內閣、工部衙門、禮部衙門經過長期準備,終於派出專人找到林風,就皇陵這一關係國家氣運、民族未來的巨大事件請示皇帝陛下。
剛剛聽明白對方的意思之後,林風的長時間處於一種呆滯狀態,實際上他對此幾乎毫無準備,也實在是想象不出有人會在這個時候一本正經的和他商量給自己挖墳的事情,要知道他雖然現在就已經幹到了皇帝這個級別,但年齡卻還沒有超過三十歲,現在就談挖墳的事情,是不是太早了一點?!
“愛卿的意思?!”林風用一種非常奇怪的眼神看著面前的大臣,看得對方毛骨悚然,“是要馬上替朕修個墳了?!”
負責此事的大臣名叫莊亨陽,官拜欽天監靈臺博士,大體上是專門管堪輿以及風水方面的事情,不過林風看了他的簡歷之後,感覺這個傢伙應該是個數學家或者地理學家,在算術這行很有一套,而且還有學術著作出版,另外還懂得治河,但令人奇怪的是,現在內閣要把這個人當作風水大師來使用。
在林風的注視下,莊亨陽顯得非常緊張,實際上欽天監是個徹頭徹尾的清水衙門,權力很小官銜也相對較低,通常是沒什麼機會和皇帝接觸的,所以這會得到林風的單獨接見,他顯然有些不知所措。
“臣這個臣是奉李相的諭令操辦此務的”他結結巴巴的道,心中很不理解,因為自從皇帝登基之後,他就立即接到修建皇陵的命令了,這些年來一直在各地堪輿,怎麼現在看皇帝的樣子,居然一點也不知道?!
“這個”林風仔細回憶了下,當初是好像有這個事情,模模糊糊的記憶之中,當時的禮部尚書李紱還曾專門寫過一個很長的奏摺——不過關於禮部的事情,除了外交之外,他通常不太留心,當時還以為是要請示某個什麼事情,隨便翻了翻就劃了圈批准了。
算了算了,挖墳就挖墳吧,反正自己也總是要是死的,早點辦了也好。林風揮揮手,一本正經的問道:“準備在哪裡給朕挖墳?!”
“啟稟陛下臣這兩年來走訪各地,參合古書圖紀以及前朝”
“說重點、說重點!!”林風有點不耐煩了,打斷了莊亨陽結結巴巴地彙報。關於風水這個東西,他一竅不通,就算這個傢伙拋書袋,那也決計是聽不懂的。
“是、是”莊亨陽抹了抹冷汗,躬身道,“據欽天監各級官佐堪輿、吏員走訪匯總臣的意思是,有兩處為最好,一處在直隸密雲;另外一處則”他偷眼看了看林風,“另一處則在福建”
“福建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