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後不是還有機會麼?!
在這個事情上內閣顯然低估了南方士林的反應,其實這個道理非常簡單:現在大漢帝國定鼎中華的事情已經是板上的釘釘無庸置疑了,那麼如何儘快的進入帝國的統治集團並且取得相當的份額就成為了南方士林的天然義務,按照最樸素的推論:官員的地位和升遷是和他的資歷成正比的,而科舉考試都是幾年才來一次,所以按照這個方法來計算,遲考一次那就是正處級到副廳級的差距了,作為代表江南人民最廣泛利益的江南士林,沒有道理在這個事情上讓步,要知道這可是原則問題,意義重大。
被扇了一巴掌的帝國政府立即清醒過來,經過一番探討請示,林風親自頒發詔書,命令今年的科舉考試在十月份舉行,由禮部尚書李紱任正主考、翰林學士張伯行任副主考,對南方數省的秀才功名以上的生員進行統一遴選,獲取舉人資格之再後參加明年的會試。
眾所周知的是,皇帝陛下對八股是不太在行的,所以在作出此一高屋建瓴的指示之後,剩下的事情就交給專業人士去辦了。這次下江南,他的工作也相當是繁複,由此充分理解了明星的艱難,其實到處走穴也是很疲勞的,尤其是在沒有良好便捷的交通工具的情況之下。
當然此次南行的效果也比預期之中的要好得多,相對於一連串的政治措施,耗費百萬大軍的軍事行動幾乎成為了陪襯,可以說排得上號且可圈可點的戰役沒有一個,大多數情況下漢軍都沒有出手,一路投降的偽軍就很自覺的把負隅頑抗的死心眼搞定了。各野戰軍團的推進與其說是進攻,不如說是和平接收,而且在這些政權過渡過程之中,敵我雙方氣氛都是相當融洽,所以戰爭進行到一半,中原兵團破虜將軍馬英所部就率軍緩緩撤還,增援形勢日趨緊張的蒙古戰線。
除此之外,林風還收到了一大堆稀奇古怪的“上書”——中國歷史走到了明代,關於如何與皇帝溝通的行政程式法已經非常完善了,若放在其他時候,一般人要給林風寫信恐怕是非常困難的,而且也風險不小,按照機率來算,皇帝看到的可能性在百分之零點一以下,不過這個時候肯定是大不相同,所以林風在出行之餘,大部分時間就是看這些稀奇古怪的來信。
總的來說,這種信件絕大部分都是建議和司法上訴,少部分是自我推薦和捐贈請求。內容五花八門,其中大部分在林風看來都非常之搞笑,譬如就有一大堆小青年上書林風,詳細地講述了自己在青春期的苦惱,然後告訴皇帝,他其實很有才華並且看上本鄉本縣的某某小姐,用非常懇切的口吻請求皇帝發一道詔書,讓某些狗眼看人低的父親把女兒嫁給他。
林風對自由戀愛是持肯定態度的,不過要用行政手段促成婚姻這種事情還是太過荒謬了一點。所以對於這種請求一般都當故事會來看,鬱悶的時候拿來開心十分鐘效果很好。除了這些求愛信之外,相對來說,令林風感覺驚奇的就是某些自薦信了,其實在此之前,林風倒還真不知道十七世紀的中國還存在著如此之多的亡命之徒,在他印象之中,這個時代的大多數讀書人都還算是很規矩的,至少在自己面前都很老實,不過這些來信就徹底的推翻了這一觀念。
除了一些老套的自我吹噓之外,其中就有不少攻擊漢帝國政策方針的建議,從農業到工商、從行政到軍事,幾乎大漢帝國目前現行所有的政策都有人持強烈反對態度,總之措辭非常激烈。
另外還有許多令人目瞪口呆的奇談怪論,譬如就有某書生聲稱他已經把《易經》研究透了,而且還在自己家後院的小池塘裡發現了河洛圖書,經過長期修煉目前他已經達到了金丹期水準,如果不出意外的話四十歲左右就可以渡劫飛昇了,在此他對皇帝陛下關於撥亂反正拯救天下蒼生的行為持讚賞態度,因此誠摯邀請他加入修真者行列,相信以陛下的才華飛昇之後肯定也可以在異界開創一片天地云云——不過就在此關鍵時刻,他本人的修真活動遇到了一些困難,這裡主要是煉丹和煉法寶的原材料供應上出了問題,所以如果皇帝有興趣的話,他可以長期跟隨在皇帝身邊共同探討關於“天人合一”之類的問題。
如果這算是利誘的話,那麼有些就可以直接被認為是威脅了——林風實在是想象不到有人居然膽敢在帝國大軍橫掃天下的時候來威脅他,譬如就有某高人來信,用非常詳細的筆法,圖文並茂地講解了關於中國古典星座學、推背圖等理論的實踐和應用,言之鑿鑿的向林風肯定:根據他的長期研究,大漢帝國的社稷存在著巨大地危險,這裡尤其是要特別注意姓X或者姓O的人,因為根據他的研究成果,能夠取代漢帝國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