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8部分

我在這裡第一次會見了現任中共政府副總理兼財政部長的李先念。他那時擔任高橋區中

共區委會的書記兼該區蘇維埃政府的主席。這個細長生財的青年人,原系木匠,是一個黨齡

較老的能幹遊擊家,他的態度嚴肅,說話也很謹慎。他向我敘述了高橋區發展的經過,現有

人口的數字,黨員團員人數,自衛軍、少先隊等等組織的概況。這些事我現在自然已記不清

了。

他特別向我說明,高橋區孤懸在鄂豫皖蘇區的南端,要經常向四周打游擊。如果這個黃

安獨立團離開了這個區域,白軍和民團就要乘機來侵襲。高橋區各地都佈滿了放哨的單位,

敵人進襲時,頃刻之間,他們就會知道,於是區委和區蘇維埃的人員,都擎起武器(自然多

數是梭鏢),攜帶檔案包,上山去了:以免在山上辦公,一面指揮作戰,還要指揮男女老幼“跑

反”(意即掩護老百姓向敵人不宜到的地方藏躲)。自衛軍則在敵人的四周騷擾並乘機反擊。

因此,敵人不敢分兵深入,有時他們能繳獲敵人少數槍枝,有時也遭到失敗,人畜被擄去,

村莊被燒燬。

李先念所說的,使我對當時蘇區有一個清晰的概念。我敬佩他的能幹,後來他被調任紅

四軍某團的團政治委員。從此,我們總在一塊對敵作戰,他也逐漸成為紅四軍少數領導人之

一。

十一日清晨,王團長率領這一營人護送我們繼續北行。徐政治委員則率領其他人員留駐

高橋區,辦理該團官兵所需夏服等類的事。我們當天的行程是八十華里,北行二十五里後,

便出了高橋區境,要透過約五十里的“灰白區”,然後才能到達七里坪蘇區邊境的一個村蘇維

埃宿營。在高橋區內,我沿途所見情形,與昨天所見一樣,只是再沒有人誤認我是土豪了。

那些訊息靈通的農民,在我轎子旁邊走過時,多向我表示親切的敬意。

將近走出高橋境以前,王團長命令他的隊伍改為備戰行軍。他向我解釋甚麼叫“灰白區”,

就是在本質上仍然是白區,不過區內人們不積極反對蘇區而已,我們與灰白區的關係大體上

是互不侵犯的。黃安縣城離高橋區邊境不過五十里,董必武就在這個城裡生長,他在城裡辦

過學校,在地方上很有聲望。一九二七年武漢政府時期,國民黨黃安縣黨部和農民協會都很

左傾。這個灰白區的一些紳士和知識分子多曾是國民黨左派,後來國民黨反動了,他們有些

受牽連,遭到國民黨的迫害。因此,這個區域的人們,對“剿共”十分消極。蘇區的人也不

在灰白區打土豪,彼此一向相安無事。

王團長表示他對灰白區的情形相當熟悉,白軍駐在黃安城內和交通要道的據點上,民團

雖散佈各地,但也很難到偏僻的地方來,平常我們的便衣人員可以在晚上安全透過,白天有

幾條槍的隊伍,也可以去得。只有黃安通河口①的要道是敵人的交通線,我們橫過時,要特

別警戒。

我們進到灰白區後,情況顯然不同了。在路上見不到老百姓,更沒有人為我們準備茶水。

在田野間照常工作的農民,不敢理會我們。我們停留在村莊做飯的時候,村莊中的婦孺,並

不躲避我們,男子則站得遠遠的,不敢和我們接近。我們向婦女借用東西,或購買糧食蔬菜,

她們不僅不拒絕,而且態度和善。王團長解釋,這裡的男子躲開 我們,是怕我們去了後,會

遭到“通匪”的懲罰。

午後,我們的隊伍快要橫過黃安通河口的大道時,發現大道上有大隊敵人正向河口前進,

王團長偵知這是駐在黃安城內白軍蕭之楚部第四十四師的一旅人,開往河口換防。他徵得我

的同意後,開始分散隊伍向敵人襲擊。我也下了轎子,參加這場戰鬥。我在蘇維埃唯一的一

次坐轎子,至此就結束了。

我們的隊伍以排班為單位,分佈在一個很廣泛的區域內,我和陳昌浩等隨著王團長行動,

8/166

… Page 345…

《我的回憶》第三冊

身邊也只有十個戰士。我們爬到一個山坡上,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