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會議省民會議一套制度,作為壓抑軍權和國民黨黨權以及解決國共糾紛的一個途徑。
中共中央是支援此一政策的;鮑羅庭卻等閒視之;因而未形成一個廣泛的運動。在上海
暴動的時候,中共中央曾直接主張組織上海市民會議⑩成立市政府。湖南總工會也曾透過召
集湖南省民會議的決議⑾。這都是當時在此問題上的一些積極表現。後來,鮑羅庭到達武漢,
仍主張在提高國民黨黨權名義之下,來反對蔣的跋扈;他以為國民會議的途徑是不切實際的。
在國民政府正式遷到武漢的時候,共產國際的電令,對國民會議的問題,一字未提;只
令中共中央採取在國民黨內參加國民政府和各省政府的政策,譚平山、蘇兆徵參加國民政府,
分任農政勞工兩部長,就是由此而來。我至今仍覺得不管那時國民會議能否實現,中共中央
當時沒有堅持這一政策,是一件最失算的事。
在軍事佔領的武漢初期,一切重要事項的處理,我們各方面的負責人曾廣泛利用協商的
方式,尋求協調;大體做到了減輕內部矛盾,為北伐鋪設前進的基地。當時,革命方面的最
高機構,沒有一個是在武漢的。國民政府和國民黨中央黨部仍在廣州;總司令部設在江西境
內;中共中央在上海;而在戰爭狀況之下,贛粵滬漢間的聯絡相當困難。因此,武漢的人們
曾以武漢地理位置為理由,要求國民政府從速遷來,以期作直接之領導。這一遷都問題和我
在上面所說到的種種情況,都為“武漢時期”的後來發展,埋下了伏線。
①唐生智的這一主張,且曾提出於七月二十四日在長沙舉行的第四第七第八各軍將領會議,獲得透過。
②獨立團的輝煌戰績,後來周士第所作《回憶葉挺同志》一文,有較詳確的描述;周文見華應申編《中
國共產黨烈士傳》第一七五頁至第一八二頁—香港新民主出版社一九四九年版。
③這個聯席會議舉行的期間是自該年的十月十五日到二十八日。
④關於處置郭聘帛的問題,總政治部內部就曾發生過爭執,詳見郭沫若著《革命春秋》第三八三頁至第
三九二頁—上海新文藝出版社,一九五一年新一版。
⑤一九二七年一月湖北全省總工會第一次代表大會的宣言,也說:“為時不及三月,湖北工人之有
組織者,遂由十萬增至三十萬”(見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五四年編輯出版之《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
期的工人運動》第四百頁)。這裡所謂“為時不及三月”,即指一九二六年雙十節前至該年年底而言。
⑥自革命軍佔領武漢到這年年底止,武漢各工廠罷工次數甚多,其中重要的罷工而有記載可考者,即達
三十六次之多(見陳達著《中國勞工問題》,第二一九頁。上海商務印書館,民國十八年初版)。
⑦這是根據湖北全省總工會第一次代表大會所透過的《經濟鬥爭決議案》(見《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
期的工人運動》第四一六頁)所規定的。
⑧武漢總商會曾因此於十二月三日舉行大會,議決三案:一、工人因生活費之增高而要求加資,實出於
理所當然;但提出不正當之要求而罷工者,則實不能予以贊成。且如加資問題,勞工者與資本家可以直接交
涉,無受第三者干涉之必要。二、最近糾察隊之橫暴已達極點,此種暴行宜從嚴禁止。三、政務委員會對於
此二事究有何辦法,若十二月六日以前尚無善後辦法,商界將罷市以自衛(見陳達著前書第二二五頁)。
62/185
… Page 214…
《我的回憶》第二冊
⑨見《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工人運動》第四二四頁。
⑩一九二七年二月二十五日中國共產黨為上海總罷工告民眾書裡,就曾提出“一切權力歸市民代表大會”
的主張期(見《嚮導》週報第一八九期)。
⑾見《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工人運動》第三六四頁。
第二章鮑羅庭到達武漢以後
武漢的反蔣運動,是鮑羅庭到達武漢以後才開始的。我們在前面已經說過,鮑羅庭不滿
蔣氏在三月二十日以後的種種安排,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