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兵出城立寨為上!”
李傕點了點頭道:“我與郭將軍領中軍五萬,坐領長安城府,督陣四方,段煨將軍帶著本部軍馬到北城門外紮營,以防備左家軍突襲,伍習帶著五萬羌族大軍,在西門外紮營駐守,派胡封率領西涼輕騎軍三萬,把守在南門,這個胡封是李傕的外甥,現任騎都尉,又楊維率領五萬聯軍精銳鎮守在臨左家軍最近的東門,以防偷襲!”
李儒因為獻策失敗,李傕、郭汜也就開始不待見他了,如今就連問計也不問他了,自己做主分兵,李儒聽完李傕的安排,簡直就是嗤之以鼻,輕笑一聲,在心中暗道:“此乃必敗之策,我當速裡此處,否則必有殺身之禍!”
咱們再來說此時的左家軍大營中的軍大帳中,呂曠、呂翔、張純、沮鵠四將為先鋒,早已在長安城外建起了大寨,不過此時左傲冉的中軍已到,後軍也到了,探馬早已打探清楚,把敵人布兵情況這麼一稟報,中軍大帳裡頭可就議論開了。
左傲冉此次出征僅帶了兩名謀士,一個是李文侯,他是羌人,雖然沒有多大名聲,但是卻一直被左傲冉稱為帳下第一“儒將”!另一個就是投效沒多久的陳瑀,此人頗善謀略,但是人品不太好,這會兒聽完可就樂了,心道:“韓遂這下可要倒黴嘍!這不是當年秦國的大將章邯在黃河岸邊陣列九營的錯誤嗎?”
怎麼講啊?這可是歷史上有名的一戰,當年秦朝末年,天下群雄揭竿反秦,項羽舉兵立楚,秦國的名將章邯率領著三十萬大軍在黃河邊上列陣和項羽決戰,項羽手裡只有十萬人,而且還得要渡河交兵,是背水一戰,犯兵家一大忌,但是章邯錯了,他把軍陣列開了連營三百里,把自己的三十萬人馬分成了九座大營,每三十里地安下了一營,項羽一聽,哈哈大笑,帶著兵馬渡過黃河,破釜沉舟,九戰章邯,三日內把章邯是殺得大敗!
楚軍攻擊秦軍時,諸侯將領都在營壘上觀戰。楚軍戰士無不以一當十,楚兵喊聲震天,諸侯軍人人膽戰心驚。打垮了秦軍,項羽召見各諸侯將領,他們進入轅門,無不膝行而前,不敢抬頭仰視。項羽從此自立為西楚霸王,在梁、楚地區的9個郡稱王,建都彭城,各路諸侯隸屬於他。
李文侯哈哈一笑道:“如今李、郭二賊的大軍足有十五萬之多,分派駐守四門,可就把兵力給分散了,所以說韓遂犯了跟章邯一樣的錯啦!這章邯我就不用多少了,大家都是知道的,項羽破釜沉舟大破秦軍,要是把大軍在城外集於一營,和長安城互為犄角,咱們就是來偷襲,也沒法子圍困城池,但是,如今分散到四門,那可就不一樣了,咱們可以集中我軍精銳兵力,以多勝少,將四門守軍個個擊破殲滅,而後長安城是唾手可得呀!”
“嗯!好!這辦法可行!”左傲冉聽罷,連連拍手稱號好道。
就在左傲冉剛要抽令派將之時,突聽帳下有一人高聲喊道:“主公且慢!”打左廂文官行列中走出了一個人,眯縫著小眼道:“主公,李參軍此計雖然精妙,然而力殺四門,勢必會造成我軍重大傷亡!在下不才有一計,不費我大漢一兵一卒,定叫李、郭聯軍片甲不留!”
第1卷:叱吒三國 第71章:暗有來往
第71章:暗有來往
此人生得細眉長目,面如白玉,兩隻漆黑的瞳仁深不見底,左邊腮幫子上長有一點黑痣,古時候人迷信,管這個叫“計謀痣”,要按古人這麼說,這顆痣還真長對地方了,這個人不是別人,正是陳瑀,這個人還真有不少的真才實學,後來為左傲冉出了不少計策,這些都是後話了,咱們暫且不表。
言歸正傳,那麼今日陳瑀獻的什麼妙計呢?原來方才探馬一彙報敵情,陳瑀就聽出毛病來了!這把守城門的,一個李傕的外甥,一個是李傕麾下的大將楊維,一個是郭汜麾下的大將伍習,再加上這個來支援的段煨,好麼!四座城門分屬三個指揮,這下成了!這三個指揮者都是狼豺本性,多疑難馴,如今雖說聯合也是各懷著鬼胎,再加上大軍新敗,如今正是人心未服之計,今兒就用條連環反間計,把你們一鍋燴了得了!陳瑀知會眾人只須這般如此,如此這般,大夥兒聽罷是眉開眼笑。
左傲冉隨即傳令,眾兵將依計而行,打次日開始,兵分三路,日夜襲擾長安城南、北、西三門守軍,文聘、張純、韓鋁子三將引兵或是敲鑼打鼓虛張聲勢,或是發射箭弩,只是走走過場,一連數日,擾得三門守軍是焦頭爛額,日夜不得安寧。
各個城門之間本來都有探馬訊息相互聯絡,守城的幾個將軍互相一通氣後,才得知,南、北、西三門都遭到了左家軍的襲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