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系。分成了測繪調查學院和地質大學。地質大學搬到了武昌。蔡元培請了李四光新民大學副校長,分管地質大學。這次李四光來了。
新民大學有十多所專業院校,加上荊州,宜昌,襄陽的專業技術分院,幾乎都是理工商貿科系。
武漢大學坐擁珞珈山,緊鄰東湖,環境尚可。進駐武大的院新民大學的老師和學生們有三千多人。軍訓,勞動。從校長到老師都參加建設新教學樓,學習方式自由,學生在學術廳講解論文,教授只是在下面點評和提問。大量的學生論文組成的圖書室和資料室。這給原來武大的學生極大的震撼。
年輕人融合的比較快,所以連帶著武大的一千多學生也跟著學了起來。留下的教授也因此多了研究的時間。因為講課都在學術廳裡進行,實際上就是研究討論的過程。
私立中華大學也給了足夠的補助,校長陳時因為中華大學董事會紛紛撤資而陷入困境,新民銀行直接注資,並委託中華大學培養銀行、會計和財稅專科人才,原有兩個校區也合併到了一起。
新設立的地質大學,人數很少,但是給李四光的地盤一點都不小,和武漢大學隔湖相望。這個時候的東湖比後世要大多了。完成了大冶城市改造任務的梁思成和林徽因帶著人來設計地質大學,同時也給草創時期的地質大學講課。因為高層建築,地質也是很重要的一個課程。雖然站的角度不一樣,但是靈活,結合實踐的教育方式,以及嚴謹的學術態度讓李四光大開眼界。
鄺榮光帶著測繪調查學院的人也來這邊交流了幾次。
特別是當王仁彬帶著江漢油田完整的勘察鑽探結果到達地質大學時,引起了前來祝賀的地質學會的會員的驚歎。王仁彬把整個江漢油田地質勘探學院的老師和學生都搬了過來,組成了地質大學的基礎。而江漢油田只留了一個油田技術研究所。
鄺榮光和王仁彬跑到武漢,是因為大冶的煤鐵礦不能再進行無序的,野蠻的開採,需要規劃設計。礦山設計不是梁思成能夠做的事情了。
地質大學的設計評審是在新民研究院進行。
李四光和地質學會於文江,農商部地質調查所剛從美國回來的朱庭祜,從甘肅趕回來的袁復禮,以及專門來祝賀的章鴻釗參加了設計評審。一個在他們看來只是一個學校的校園設計,居然涵蓋了地質,建築,環境、材料、物理、力學等等學科,新民研究院的這些年輕學者有著豐富的實踐支援,系統性思維方式,嚴格得幾乎苛刻的學術態度。讓最開始因為看不起新民大學,而拒絕到這裡任職的李四光都有些汗顏了。
李四光一開始並沒有認出坐在後排學生們中間的張春和麗質。
當評審結束後,張春和麗質上前和李四光、章鴻釗等人握手時,五個人還以為最多隻是學生會幹部之類的人。
直到蔡元培介紹,李四光才大吃一驚。
張春卻笑道:“謝謝你們能來這裡看看,地質學會不是有個安特森嗎,他在雞骨山帶走的可是我們的國寶。能不能想辦法把它找過來圈在地質大學。現在我們國家沒有能力保護那些國寶,晚點發現比早點發現要好。”
於文江是農商部地質調查所的名譽所長,略有些尷尬地說:“我們可以試試看能不能把發現的實物留在國內。”
張春就請幾個人參觀了新民研究院最新的實驗大樓,先進的顯微鏡等儀器裝置,連剛從美國頂級實驗室回來的朱庭祜也歎為觀止。因為很多儀器裝置,連他也沒見過。
開始他們還大家讚歎,不過後來不了,因為在裡面工作的學生會很禮貌地過來說:“能不能小聲一點,我們正在工作。”
這些學生對這些大人物沒有多少畏懼之心,連蔡元培和張春也都是用的平等的目光。
蔡元培和張春居然還道歉了。
看著學生們以滿意的神態把他們清楚實驗室,關上了隔音的門。
李四光忍不住豎起了大拇指。
王仁彬帶的這些學生,沒有研究院那麼牛氣。不過在李四光看來,也是夠無法無天的了。因為他們不信什麼權威,朱庭祜的第一堂課就被問的冷汗直流。最後不敢對發現的地質現象隨意下結論,只是講訴在實際考察過程中發現的事實和可能的規律。地質大學的精力讓五位地質學會的會員都沒敢回北京,因為他們覺得自己的一些學術論文太過草率,連學生們都通不過就發表出來,實在有失臉面。
地質大學和武漢大學的改建是從大冶方面改造的延伸。隨著武昌段鐵路改建的完成,武昌開始拆除棚戶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