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2部分

紳不同,不再以“功名”身份獲取社會地位。分析民國時期“紳”的社會構成,除了少數前清遺留下來的一批舉貢老爺外,多為民國時期的“新貴”。那麼,民國時期躋身於地方“紳士”行列的“新貴”,其來源如何?下面列舉的幾個個案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一)民國初年湖北襄陽縣東津鎮的三位“新鄉紳”

王殿甲,原是江湖會里的大爺,辛亥革命時期是個革命黨人,當過營一級的軍官,以後回到家鄉,成為東津鎮的紳士,和其他紳士一起處理鎮上的大小事情。

樊德齋,木場學徒和木材商人出身,讀書識字甚少。辛亥革命時,透過江湖會當上了地方保衛團團總、區長,依靠經濟和政治勢力而成為東津鎮的大紳士。

宋德山,原本是鄉鎮上的一個二流子,辛亥革命時,曾當過一個相當於連長一級的隊官,這樣,他也成了東津鎮上“說公了私”的紳士了。

以上三位“新鄉紳”的出身,一是江湖大爺,一是學徒、商人,一是二流子。很顯然,他們原來都是社會底層和邊緣人物。他們爬升到社會上層,躋身於“紳士”行列的階梯,已不再是傳統的科舉功名,而是強權武力。值得注意的是,這幾位“雜途”出身的“紳士”在東津鎮並未遭到傳統正途士紳的排拒,相反,正是因為他們獲得了正途士紳的認同的接納,才躋身於“紳士”行列。如王殿甲回到家鄉時,鄉鎮上的紳士沒有一個不去拜望他的。王也因此而身價倍增。

(二)30年初江西尋烏縣20位權勢人物

表1-3江西尋烏縣20位權勢人物動態表(930年)

姓名教育程度經濟狀況職業及經歷備考

何子貞中學畢業大專肄業曾任小學教師、縣公安局長、警察隊長、國民黨黨員劣紳

何學才收租幾十石,承包牛崗稅曾任縣衙刑房書吏、堪輿劣紳

範明才收租八十石曾任縣保衛團總劣紳

潘明徵收租一萬石,財產總值三十萬元兒子做過縣財政課長、縣保衛團總、縣長、縣黨部委員全縣豪紳領袖

劉土垣中學畢業收租千石以上地主全縣第二大土豪,但不活動,在縣裡沒有權

丘偉伍日本帝大畢業收租四百石曾任縣教育局長、工程師、國民黨員新尋派領袖

黃甲奎中學畢業收租三百多石教員、國民黨員新尋派分子

何挺拔中學畢業收租三百多石國民黨縣黨部幹事新尋派分子

胡鏡如中學畢業收租二百石縣政府科員土霸

潘明典前清拔貢收租一百多石做過縣知事、縣教育局長等“尋烏五虎將”之一,很規矩

賴鵬池前清附生收租五百多石地主不與外事

汪子淵收租二百石做過縣保衛團總劣紳

羅佩慈收租二百石做過縣長豪紳

陳吐鳳前清秀才收租二百多石劣紳,“尋烏五虎將”之一

鄺太瀾前清秀才“尋烏五虎將”之一

彭子徑前清秀才收租三百石清末做過縣衙巡檢,民初曾任縣財政局事務員“尋烏五虎將”之一

易頌周前清秀才收租二百石劣紳

鍾詠柳留日出身收租二百石曾任武穴警察局長、本縣實業局長反動首領

鍾星奎中學畢業收租二百石國民黨縣黨部幹事新尋派分子

謝肇凡中學畢業收租二百石做過縣保衛團總、縣府秘書新尋派分子

資料來源:毛ZD:“尋烏調查”,《毛ZD文集》第1卷,第171-197頁,人民出版社1993年。

上表所列江西尋烏20位權勢人物,大致可分為新舊兩代:由前清拔貢、附生、秀才組成的舊士紳和新式學堂畢業生組成的新士紳。據毛ZD調查,當時該縣尚有秀才四百人,舉人一人,但這些人大多已無所事事,在鄉村中當“老太”。顯然他們已退出鄉村政治舞臺。過去秀才出身的“尋烏五虎將”已經倒臺,已由中學畢業的一批“新尋派”取而代之。20年代末30年代初,正值新舊兩代遞嬗之際。當時,尋烏縣共有大學生30人,中學生500人,小學生1300人。大學生多數僑居在外地大都市。在尋烏當地稱霸的主要是一批中學畢業生。

從經濟狀況觀之,這些人多為大中地主,但並非所有的大中地主都能成為權勢人物。大中地主中相當一部分不問外事,被當地人稱作不中用的“山老鼠”。從表列20人的職業及經歷觀之,多數曾出任過縣一級公職,純粹靠收租為生的地主很難進入士紳行列。這一點仍和科舉時代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