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4部分

完成了之後。他們之所以懼怕跑掉老婆,乃是在土地鬥爭尚未深入的時候――他們還沒有充分看見推翻封建剝削以後的成果的時候所發生出來的一種思想。只要土地鬥爭一深入,他們對於婚姻問題的態度就要大大改變了。。。。

尋烏商業調查-評老毛《尋烏調查》

(一)門嶺到梅縣的生意

從石城、瑞金來的,米和豆子為大宗,值幾十萬元。從興國來的,茶油'9為大宗,米也有(少)。于都、會昌沒有什麼貨來。

澄江圩每圩從門嶺來的油約有四船(門嶺肩挑到澄江下船),每船裝油十二擔,每擔約值小洋三十元,每年以百圩計算,約值十五萬元。

石城、瑞金的米到門嶺,大部分經羅塘、下壩(武平屬,在三省交界)、新鋪(蕉嶺屬,離梅縣三十里)往梅縣,每天有約三百擔過。米走尋烏透過往梅縣的,很少。由尋烏透過的是油豆兩大宗。豆子擔數比油多一倍,每擔有五斗的,有三斗的,不等。價值每鬥小洋一元五毛。每圩(三天一圩)用船載的有五船,每船十四擔,每擔(以四鬥計)值六元,每圩共值四百二十元,每年一百圩共值四萬二千元。另還有肩挑,每圩有二十擔,每年有二千八百擔,共值一萬六千八百元。兩項共值五萬八千八百元。

(二)安遠到梅縣的生意

這一條路上的生意,大宗是雞,次是牛,又次是豬。雞的大部分是唐江、南康、信豐來的,安遠也有一點,甚至有從遂川來的。走王母渡、金雞圩、新田、版石,不入安遠城,由安遠城北五里地方透過,入尋烏下梅縣。由梅縣的雞行裝往鬆口,向汕頭輸出。雞每天走尋烏透過的,安遠來的是大宗,也還有小部分走門嶺來。每天少也有一百擔,多的到百三十擔。每擔六十斤,以每天百擔計,六千斤。雞販子由唐江一帶一直挑到梅縣城或新鋪圩(由尋烏走大拓去新鋪下船,直往鬆口,不經梅縣)發賣,每斤價五毛(尋烏雞價每斤四毛)。每天六千斤,共值三千元。每年三百六十天,共值一百零八萬元。梅縣雞行賣與鬆口,每斤價七毛以上,可謂大賺其錢。

每月逢一是“牛崗”。十一月最旺,每崗七八百頭牛。正、二月次之,每崗一二百頭。三、四、五、六、七月最淡,每崗少的三五頭,多的也不過十餘頭。八月初一這天為牛市“開崗”的日子,從這日起生意逐漸旺盛,每崗從四五十頭到六七十頭。九、十兩月每崗就有百把頭了。

每年共有多少牛呢?

正、二月每月平均一百頭,共二百頭;

三月六十頭;

四、五、六、七月沒有市;

八月三崗,二百五十頭;

九月同八月;

十月三百頭;

十一月三崗,二千一百頭;

十二月只有二崗,一百六十頭;

全年三千三百二十頭。

牛價平均每頭值四十元,全年共值一十三萬二千八百元。

牛也是如雞一樣,從唐江、信豐來的為大宗,安遠也有一點點,尋烏本縣沒有。和雞不同的是,雞於尋烏只是經過,牛則在尋烏出賣。牛市在縣城東門外河?上,賣主是唐江、信豐、安遠人,買主是梅縣、武平、蕉嶺、平遠人,經紀(牙人)是尋烏人。不是經鬆口向汕頭輸出,大概是牛販子們買了去轉賣給人家耕田,或轉賣給城市宰殺。牙人錢每隻牛買賣雙方各出半毛。牛稅有承商包辦,每年繳政府一千七百四十元。牛稅從前每年“標”(即投標)一次,出錢多的得標,近改為三年一標。稅到牛身上,黃牛每頭四毛,水牛每頭五毛,名之曰“餉”。抽過了稅,在那隻牛身上拍上個“餉”字的石灰印,買主就起牛跑。餉以外,還有捐,是近來附加的,每牛一毛。承商向政府出的稅,連同他自己的賺項,年在二千元以上。以平均每牛抽稅四毛半計,每年在尋烏城出賣的牛,當在四千五百頭以上。上面說每年三千三百二十頭,乃是最少量的估計。

信豐來的最多,安遠次之。走兩條路來,一條從安遠城,經尋烏城,走牛鬥光、八尺去梅縣,這一路最多;一條由安遠南鄉,走公平、新圩、留車、平遠之中坑圩,往梅縣,這一路較少。兩條路全年有五千只豬透過。平均每隻一百斤,每斤價四毛半(每隻四十五元),五千只豬共值二十二萬五千元。尋烏政府每隻抽稅二毛。

(三)梅縣到門嶺的生意

大宗是洋貨(牙粉、牙刷、電筒、膠底鞋、肥皂、洋傘、馬燈、洋鐵均大宗。其中如牙粉、牙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