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2部分

團到曲子鎮,適逢野騾子帶著一部分騎兵到環縣去,在曲子鎮宿營。二師師長楊得志和政委肖華就急令先頭團二團團長梁興初帶著部隊將曲子鎮包圍了。然後由二團主攻,五團助攻,展開了一場為兵家所不常用的攻堅戰。曲子鎮是一座土城,方圓不過二華里,野騾子守得十分頑強,紅軍一度攻進城堡,又被野騾子和他的警衛部隊打了出來。那時二師東征擴充了一些新戰士,沒有打過仗,新提升的一些幹部也沒有打巷戰的經驗。只知道拚命往城裡攻,剛開啟一個缺口就幾乎全團就往裡衝。從上午攻到中午,仍未攻下。《孫子兵法》上說,如果士卒傷亡了三分之一,城還沒有攻下來,這就是攻城的災難。善於用兵者,奪取敵人的城邑而不靠硬攻,滅敵之國而不需久戰,否則乃兵家大忌。

這時,聶榮臻和一軍團代理軍團長(當時中央調林彪任紅軍大學校長)左權到陣地一看,看出攻擊的方法不對頭。聶榮臻命令他們趕緊把突破口堅決守住,同時把其他部隊撒下來,在城牆隱蔽地點進行整頓,不要一下子都擁進城。只要將兵力、火力組織好,派一個連打進城去就行了。進城的連隊,也不必過於集中,幾個排互相掩護,交替前進。進去人太多,反而展不開,招致無謂的傷亡。經過改進戰術,打到下午四時半,二團一個連攻進去了,其他部隊隨後跟進,最後抓住了野騾子,攻下了曲子鎮。

在打的過程中,有人說,打不下來就算了,部隊可以繞道前進。聶榮臻則認為,這一仗不消滅它,我們的威風就會大減,敵人會說,你們連野騾子都收拾不了,還來幹什麼,反過來會欺負紅軍。第二天,紅一軍團向慶陽方向前進。慶陽的敵人是馬鴻賓的一個師,共兩個步兵團,一個騎兵團。打還是不打?又有好多人說不打,也有好多人說打。聶榮臻說一定要打,不打,就等於向敵人示弱。這一仗打勝了,敵人就聞風喪膽,不戰而逃。6月3日,紅一軍團在曲子以南的阜城附近擊潰馬鴻賓兩個步兵團,繼續向慶陽挺進,結果,駐守慶陽的那個騎兵團果然聞風而逃。經過這兩仗,紅一軍團的軍威大振,向西向北挺進,如入無人之境。這不能不證明聶榮臻政委的英明果斷和有先見之明、有大智大勇的軍事家素質。這真象杜甫的詩句所言:“凌煙功臣少顏色,將軍下筆開生面”。

2.3 威震平型關

1937年8月22日至25日,洛川會議確定了對付日本侵略者的作戰原則:即以獨立自主的山地游擊戰為主,但不放鬆有利條件下的運動戰。8月底,八路軍主力部隊肩負著挽救國家民族危亡的重擔,開赴華北抗日前線。部隊乘坐的火車到達太原車站時停留了一夜,車站上的場面堪稱激動人心:大批的男女群眾,特別是東北的一些流亡學生,擁擠在站臺上,送慰勞品,唱抗日歌,直到深夜還不肯離去,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期待,對八路軍官兵是一種莫大的鼓舞和激勵。

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國民黨軍隊在前線銳氣盡失,節節敗退,張家口、大同等重要城市接連陷落,一批又一批國民黨軍隊的潰兵,用步槍挑著子彈、手榴彈和搶來的包裹、母雞等,象湖水般湧下來。他們看到八路軍要往前線去,感到非常奇怪,向八路軍戰士散佈失敗和恐日情緒,說日軍如何如何厲害。

八路軍戰士與他們爭辯,有的潰兵說:“你們別吹牛皮,上去試試吧!”戰士們問:“你們為什麼退下來?”他們說:

“日本人有飛機坦克,炮彈比我們機關槍的子彈還多,不退下來怎麼辦!”戰士們問:“你們究竟打死了多少敵人?”回答說:

“我們還沒見日本鬼子的面呢!”又問:“為什麼不和敵人拼?”

他們回答:“找不到長官,沒人指揮,打不了哇!”國民黨軍隊兵無戰心,將無鬥志的情形可見一斑。抗日救國的希望責無旁貸、別無選擇地落在了共產黨八路軍的身上。

9月中旬,日本侵略軍兵分三路在華北展開全面攻勢,如入無人之境似的。日軍總的企圖是以大迂迴的動作,迫使國民黨軍隊撤退,達到不戰而佔領華北五省的目的。閻錫山感到日軍此舉威脅到山西的腹心地區,侵犯他的根本利益,因此多次要求八路軍儘快向靈丘方向開進,配合他阻滯日軍的攻勢。在這種情勢下,八路軍緊急開赴晉東北前線。當時林彪到前邊看地形去了,聶榮臻率領115師司令部和三四四旅立即開上去,為了避免國民黨軍隊的失敗情緒影響我軍士氣,聶榮臻決定避開這些潰兵。行進途中,戰士們見群眾情緒惶恐,村莊冷冷清清,想從村裡找一個嚮導,或是找人打探前邊的情況,都異常困難,心寒的同時也埋下了復仇的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