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部分

管火和“火食”的人。

當時的族群肯定很小,族人中年輕力壯者外出採集和狩獵,年長體弱又富於經驗者留家看火,並烹烤食物。外出勞動者日暮歸家,寒風暗夜中大家圍定火堆,享用熟食,真是何其樂也!因此,“火食”並不單單只是“熟食”,更重要的還是“共食”。所以,它也是“伙食”,即“共火而食”,故“夥”字從人從火。

共火而食的人就是“夥伴”。“夥伴”原寫作“火伴”,據云起源於古代兵制。古代兵制,五人為列,二列為火,十人共一火飲煮,即為“火伴”。《木蘭詩》雲:“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惶”,這裡的“火伴”便泛指同一軍營的人,相當於今之“戰友”。其實共火而食,古來如此。不過一般共火而食者多為家人,不足為奇。只有軍營裡,才是非親非故而成“夥”。所以後來,便把不同的人因同一目的而結合成群體,稱為“結夥”,並由此產生出合夥、入夥、打夥、搭夥、散夥、團伙、平夥等概念,而“火食”也就變成了“伙食”。

火鍋,大概就是對原始時代和古代戰爭中“共火而食”的遠古回憶吧!中國菜餚,無論煎炸蒸炒,一般都是在廚房裡加工完成後才端上桌來,只有火鍋把烹調過程和食用過程融為一體,不但把鍋端上桌來,而且讓火貫穿始終。這不正是一種最古老也最親切的方式嗎?圍在一起吃火鍋的人,不是家人,便是夥伴,不是兄弟,便是朋友,不是極富人情味嗎?尤其是在北風凜冽大雪紛飛的數九寒冬,三五友人,圍爐共酌,傳杯換盞,淺吟低唱,真是何其樂也!白居易詩云:“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我懷疑那就是請朋友來吃火鍋的邀請函。

由此可見,火鍋不僅是一種烹飪方式,也是一種用餐方式;不僅是一種飲食方式,也是一種文化模式。作為飲食方式,火鍋可以多人合吃,也可以一人獨食,然而獨食者又何其寥寥。在火鍋店裡,我們實難見到一人獨食者。這不是為了省錢,更因獨食無趣。一般地說,中國人是不喜歡獨食的。獨食難肥,共食才能吸取營養;獨食無味,共食才會其樂無窮。如果不得已而自斟自酌,就要在想象中與人共食:“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否則就叫做“喝悶酒”。喝悶酒不但了無趣味,而且還會“傷身”。如果與友人共飲,則“酒逢知己千杯少”,喝得過量也無妨。

這就是請客吃飯的意義了。它不僅是吃喝,而且是共食;共食也不僅是聚餐,而且是同吃;同吃也不僅是同在一起吃或吃同樣的食物,更是吃人情,吃血緣。有了人情和血緣,一個又一個群體才得以建立和鞏固,個體也才得以生存。顯然,中國人喜歡請客吃飯,並不是中國人好吃,而是中國文化的思想核心——群體意識所使然。

59in。cn 小說排行榜

第一章 飲食 四 煙、酒、茶(1)

59in。cn 小說排行榜

說煙

說起來,中國居然有那麼多人吸菸,似乎是沒有什麼道理的。

煙,即菸草,西文tobacco,譯名“淡巴茹”。這玩藝不是咱們的土特產,據說是葡萄牙水手在十六世紀的時候帶到中國來的。不過這個來歷,現在已很少有人記得。因為從十六世紀到現如今,好歹也有幾百年的歷史,就不好再算是“番邦貢品”,得算是“國貨”了。這在文化史上也是常見的事。比如辣椒,據說原產南美洲熱帶地區,十七世紀時才傳入中國。但你去問湖南人、四川人、陝西人,有幾個承認吃辣椒是吃“外國佐料”的?

中國菸民的人數也很多,早已超過始作俑之國。而且,雖有科學家警告於前,政府限制於後,卻並未發現有人數銳減之勢,反倒又有不少人加入這一行列,終於在菸草的世界裡,也形成了一個“泱泱大國”。

這實在是一件很奇怪的事。

中國人按說是不該也不會吸菸的。吸菸並非祖傳,而國人重傳統;吸菸並無好處,而國人講實惠;吸菸有害健康,而國人善養身;吸菸形象不佳(國產影片中流氓特務無不吸菸),而國人尚道德。這樣一種既非國粹,又無實利,既礙長壽,又欠正派的嗜好,竟然能為國人欣然接受,且屢禁不止,便一定有文化上的原因。

原因仍在於“群體意識”。

煙和群體意識有什麼關係呢?因為香菸和酒飯,甚至和音樂一樣,能夠使人“群”,也就是能協調人際關係。兩個人見了面,遞根菸過去,拍拍肩膀,說起話來就比較融洽。哪怕剛剛發生過一點小衝突的,只要遞了煙,氣氛也就會緩和許多。而吸菸者在受到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