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社主席之職。這是她多年孜孜以求的。幾年來,她一直是牛津辯論社常務委員會的成員,並且擔任司庫。在第一次競選主席職務時被擊敗了,而這次終於如願以償。
在此之前,疼愛女兒的布托擔心女兒再次失敗,害怕女兒被失敗所擊倒,便來信諄諄開導她說:“在一場選舉中,一方必然贏,而另一方必定要輸。你應盡你的最大努力,但是對選舉結果則必須高高興興接受。”一個月後,當他得知女兒成功了時,喜形於色,立即發來電報祝賀。電報中說:“獲悉你當選為牛津辯論社主席,欣喜萬分,你幹得真漂亮,我們衷心地熱烈祝賀你取得的偉大成功!”
貝娜齊爾的當選也在牛津大學引起了強烈的轟動。僅在十年前婦女還被禁止去辯論社所在的頂層的樓座,辯論社成員的比例至今仍然是七男一女,貝娜齊爾的勝利令人們大吃一驚。
貝娜齊爾競選勝利了,然而,她父親布托的競選才剛剛開始,而且前途未卜。
布托自1971年底取代葉海亞·汗當政以來,雷厲風行地頒佈了1973年憲法。推行了一系列政治、經濟、軍事、社會改革。主要是推行工業及金融機構的國有化;土地改革,將大量土地交給中小農民或無地農民;降低軍隊的政治作用,改組軍隊領導,實行分僅,原來海,陸、空三軍由總司令指揮.而布托則把總司令的職能分成三個職位執行:海、陸、空三軍各設參謀長,在此之上設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
尤其令貝娜齊爾讚賞的是布托為婦女開啟了從事外交、公務和在警察部隊服役的大門。為提倡婦女教育,布托任命了一位婦女擔任伊斯蘭堡大學副校長。在政府部門,任命婦女任信德省督和國民議會副議長。通訊部門也為婦女敞開了大門,女播音員第一次出現在巴基斯坦電視上。布托總理的夫人努斯拉特·布托也發揮了積極的作用。1975年布托夫人率巴基斯坦代表團出席了在墨西哥城舉行的聯合國婦女國際會議,並且被選為大會的副主席。
1977年1月5日,貝娜齊爾高高興興地返回巴基斯坦,參加父親的生日宴會。在宴會上,貝娜齊爾見到了六個月後發動政變推翻她父親的政府並改變了他們一家命運的人——布托親手破格提拔的陸軍參謀長穆罕默德·齊亞·哈克將軍。
穆罕默德·齊亞·哈克,1924年8月出生於印度旁遮普邦賈朗達爾一箇中下階層的阿拉因人家庭。早年就讀於印度著名的聖·斯蒂芬學院。1944年,齊亞·哈克從聖·斯蒂芬學院畢業後加入駐印度的英軍,經過短期培訓後即於1945年隨英軍轉戰於緬甸、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等地。1947年印巴分治時,齊亞·哈克的家鄉賈朗達爾被分在印度境內,作為穆斯林的齊亞·哈克一家被迫移居巴基斯坦。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齊亞·哈克曾在印度臺拉登軍事學院學習。1955年又在巴基斯坦奎達指揮和參謀學院學習,畢業後留校任教。1959年至1963年間,齊亞·哈克兩次受派到美國接受裝甲兵軍官和參謀軍官訓練。1964年他晉升為中校,1966——1969年先後任裝甲團團長、師上校參謀、准將旅長等,曾參加1965年和1971年的兩次印巴戰爭。1972年,齊亞·哈克升為少將,擔任裝甲師師長。1975年4月升為中將,擔任巴基斯坦陸軍第二軍軍長。1976年3月,齊亞·哈克被佐·阿·布托總理越過6位比他資深的將軍,破格提拔為軍隊的首腦—一陸軍參謀長,並晉升為上將。
初次見到齊亞·哈克,貝娜奇爾便有幾分失望。在她的頭腦中士兵的形象是高大粗壯,具有詹姆士·邦德那樣鋼鐵般的意志。而她面前的這位將軍既矮小,又緊張,相貌平平,擦著潤髮香脂的頭髮從中間分開貼在頭上。他並不像一個鼓舞人心的軍隊領導人。尤其是他一次又一次地奉承說他見到佐·阿·布托這樣偉大人物的女兒,他是如何的榮幸,這令貝娜齊爾渾身不舒服。她不知道父親怎麼會找這樣一個人來擔任陸軍參謀長。據說,父親為挑選他還費了很大心血。
在生日宴會上布托充滿自信地告訴女兒:“我將號召進行另一次土地改革,我還將在3月份舉行大選、憲法上規定要到8月份大選,但我看沒有必要再等待了。我們按照憲法建立起來的民主機構正在運轉,議會和各省政府也都在行使職責。如果我們在這次大選中得到人民的支援,我們便可以更容易地向第二階段邁講,執行我們的各項計劃。”
不久,貝娜齊爾返回牛津大學,去組織牛津辯論社的辯論活動,而她的父親則緊鑼密鼓地準備大選。儘管貝娜齊爾主持辯論已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