仍有所加強。通貨膨脹頗似籠中猛虎,一旦失控,便難以駕馭。這是令貝·布托總理最頭痛的事。
再次是外債負擔加重,國際收支赤字增大。巴基斯坦政府從50年代初開始接受外援,1952…1953年度欠外債100萬美元。其後,隨著外援數量的增加和外援結構的變化,外債負擔逐年加重,從1954-1955年度的3.37億美元,增至佐·阿·布托執政後期的72億美元。齊亞·哈克將軍當政後,1981年為90億美元,到1988年6月底為126。13億美元,約佔當年國民生產總值的30.9%。據世界銀行1988年世界發展報告提供的材料,巴基斯坦外債雖然數額不算巨大,但其佔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卻高達35.9%;而巴西只佔31.9%,儘管它的外債總額高達825億美元;印度只佔14%,而它的外債總額為319億美元。
與此同時,巴基斯坦僑匯收入繼續下降。在國外工作的巴基斯坦入匯回國內的僑匯是巴基斯坦重要的外匯來源,對平衡巴基斯坦的國際收支具有重要意義。1972…1973年度巴基斯坦僑匯收入為1.36億美元,約佔當年商品出口收入的18%。1982—1983年度僑匯收入高達28。87億美元,比當年的商品出口收入還高出10%。但自此以後,僑匯收入連年下降。況且巴基斯坦僑匯收入絕大多數來自中東等阿拉伯產油國家,由於近年石油價格下跌,中東產油國家壓縮建設規模,大批巴基斯坦工人被迫回國,因而影響到巴基斯坦僑匯收入大幅度下降。
僑匯收入的銳減,外貿赤字的增加,必然導致國際收支嚴重失衡、外匯儲備大幅減少。1988…1989年度巴基斯坦國際收支經常專案赤字為19.8億美元,比預定指標12.5億美元高出58.4%。在貝·布托上臺前,巴基斯坦外匯儲備已經下降為4.57億美元。
巴基斯坦經濟困難的最後一個特點是人口增長過快,同時,失業問題相當嚴重。
巴基斯坦人口1988年時是1.04億,是世界上第9個人口最多的國家。而且,巴基斯坦的人口增長率為3.1%,是世界上人口增長率最高的國家之一。如按目前的速度增長下去,到本世紀末,巴基斯坦人口將達到1.8億。
一般說來,勞動力隨著人口的增加而增加。但由於巴基斯坦經濟能力有限,難以全部吸收新增勞動力,因而失業和就業不足問題就相當嚴重。1987-1988年度巴基斯坦失業人口達400萬,失業問題相當嚴重。
面對這些棘手的問題,貝·布托沒有忘記自己在1988年11月大選宣言中的許諾:要向每一個巴基斯坦公民提供糧食、布匹、住房、教育、衛生設施、安全和健康的環境,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把巴基斯坦建設成為一個現代化國家。因此,貝·布托總理認為,為了克服當前經濟困難和實現對人民的許諾,發展國民經濟的指導思想應當是既要促進國民經濟穩定發展,又要實現平等、社會公正和消除貧困,使這兩者之間平衡協調發展。為此,人民黨政府必須實行全面的經濟調整和結構改革,以保證經濟能在國內外穩定的財政金融環境中健康發展。同時要特別重視擴大經濟發展利益和機會,改善和提高教育、衛生和社會服務水平以及增加就業,從而實現消除貧困的重要目標。
在這種思想指導下,貝·布托政府執政後,採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調整、改革經濟結構,推行經濟改益。其經濟政策的主要內容何如下幾個方面。
第一,克服財政金融結構失衡,保證經濟正常發展。
鑑於巴基斯坦財政赤字逐年增大,債臺高築、差不多佔去了當年國民生產總值的70%,人民黨政府把克服財政金融結構失衡,削減財政赤字、控制通貨膨脹、改善國際收支狀況作為首要的經濟目標。
貝·布托.總理清楚地記得,早在居內久政府時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就向巴基斯坦政府提出要改革財政制度,把赤字控制在佔國民生產總值的5.5%以內的要求。否則,將不向巴基斯坦提供貸款援助。當時的周內久政府和後來的齊亞·哈克看守政府部擬定了增加稅收減少赤字的預算,但都因遭到反對而未能真正厲行財政收支結構的改革。貝·布托上臺伊始就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談判,雙方同意將赤字限定在佔國民生產總值6%的比例內。
如何減少赤字,擺在貝·布托總理面前的有三條道路:
其一是增大稅收。這是一種簡單有效的辦法,但居內久政府新增稅收180億盧比和齊亞·哈克看守政府新增稅收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