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精明而又寬和,是個理財能手,如前所說卻不善於為己生財,在招商局的輪船上做帳房,特別是做到了往來於上海、溫州間客輪的總賬房,是廣有生財之道的。可他卻自矜身分,自潔素行,不圖汙利,結果,往往一年總收入,還不如一個地位最低的“茶房”(船上的臨時僱員,相當於現代的服務員)。因而,他活著的時候,家道因其佣金頗豐,尚可維持個小康,他這一死,斷了收入,又無豐厚的積蓄,一家數口,立即陷入了困境。
因為後文也要涉及到劉鴻生與招商局的一些重大關目,所以,這裡費些筆墨對招商局作一概要介紹。
第二次鴉片戰爭以後,中國已完全陷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地位,興起了“洋務運動”。清同治十一年(公元一八七二年)洋務派首要人物,直隸總督、北洋大臣李鴻章“札委”(行文委派,猶今之公文屬託)經辦糟糧的浙江海運局總辦、候補知府朱其昂設辦“輪船招商局”。準其領借官款制錢二十萬串(每“串”制錢一千文,二十萬串,當時折銀十二萬三千餘兩)並招徐商股,購買外輪三艘,同時興建碼頭、棧房等,開始營運。同年十二月十六日(公元一八七三年一月十四日)設“輪船招商總局”於上海,緊接著陸續在沿海、沿江各埠及日本、南洋等地設分局十九處。同治十三年五月改組,委信和洋行(英商企業)買辦唐廷樞為總辦,徐潤、朱其昂、盛宣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