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仲兄、粲三兄,恭喜你們了!”
“張長官親臨敞門,令我等非常榮幸!”楊希仲道。
“哪裡!哪裡!希仲兄過譽了!”張長官謙遜地說。
“張長官,請到裡面坐!”楊粲三趕快把張長官往裡請。
“張長官,敝行今後還仰仗您這位父母官的大力支援啊!”楊希仲邊走邊說。
“當然!當然!扶持地方工商業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重慶工商業的發展也需要你們銀行在資金上的支援!”
“我們一定盡力而為!”
隨後,楊文光的女婿、富商黃錫滋,好友“湯百萬”湯子敬等重慶工商界巨頭和駐軍楊師長、駐重慶的外交使節、洋行大班、教堂神父等陸陸續續都到了。
楊粲三見時間不早了,人也基本到齊,就吩咐開宴。
楊希仲走到客堂中央,待眾人安靜下來後,朗聲說道:
“各位軍政首長,各位來賓,各位朋友們!感謝大家光臨敝行的開業典禮。在過去的幾十年裡,聚興誠商號得到了大家的關心和支援,在此,我代表我們楊氏家族對大家表示感謝。今天,聚興誠銀行股份兩合公司正式成立了,我們一定本著服務社會、造福商業的宗旨為大家提供方便,也請諸位一如既往地支援聚興誠銀行!”
楊希仲的講話贏得了一片掌聲。
隨後,張長官等人也先後致辭。
各位中外賓客魚貫進入宴會廳。席間,觥籌交錯,笑語不斷。楊氏兄弟穿梭於各桌賓客之間敬酒、祝酒,大施外交手腕。氣氛之熱烈,為重慶商界中所僅見。
一九一七年,楊希仲特意請留日工程師餘子傑完全仿照日本“三井銀行”建築樣式設計建造的聚興誠銀行大廈在重慶新豐街(今解放東路一一二號)隆重落成後,又在新行址舉行開業典禮,大擺筵宴,邀請賓客之多,勝過開業時的規模。飲宴活動持續了半個月之久。
這一系列規模盛大的公關活動,使聚興誠銀行名聲大振,對以後的發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板斧”和全面開花
銀行成立後,楊粲三擔任協理。
聚行開辦初期,時值民國初建,南京政府和北洋政府又先後制定頒發了一些鼓勵興辦實業、保護工商業的政策法令,加之此時四川軍閥混戰的規模較小,因此,重慶暫時出現了市場繁榮、貿易額大增的可喜局面。
主管經營的協理楊粲三緊緊抓住這一有利時機,利用聚行是重慶最早的一家民營商業銀行,且在全國分支機構多的優勢,確立了“匯兌第一,存放次之”的方針,大力承攬匯兌業務,顯赫於重慶金融界。匯兌,成了聚行早期最主要的業務。
楊粲三經營匯兌業務的招數是有名的“三板爺”:翻碼頭、賺平水、做關頭。
“翻碼頭”又叫套匯,即由直匯改為轉匯以賺取高額匯費(匯水)的一種獲利方式。當時,重慶與各地之間,基於交通的便利與否,道路的安全與否,社會的穩定與否,銀根的松與緊等等因素,同樣的銀兩匯往不同的地方,匯價也相去甚遠。“翻碼頭”的作法,主要是以重慶、上海間的匯率為依準,比較各地對重慶、上海兩地的匯率,確定是由重慶直匯上海,還是翻碼頭轉匯上海更為有利。
例如,重慶直匯上海每千元收匯費八十元,重慶匯漢口每千元收匯費三十元,而漢口匯上海每千元匯費僅五元。如此,重慶聚行便改直匯上海為先匯到漢口,再由漢口分行轉匯上海的辦法,從中每千元匯款可賺取匯差四十五元。
聚行由於機構多、資訊靈、資金由總行統一調撥,因此,匯兌業務做得非常靈活。只需楊粲三幾個電報,全行在同一時間統一行動,一買一賣之間,各分支行處只辦個收交手續,並不需要墊出資金,就可獲得豐厚的利潤。
一九二八年到一九三二年五年間,聚行的匯費收益在全國二十家重要公私銀行中,僅次於中央、中國、交通三行,名列第四名。
楊粲三的這手絕招,得益於早年當學徒時期。當時,年少的楊粲三常常看見山西票號老闆從事這種經營。老闆們躺在煙榻上吞雲吐霧,常常靈機一動,叫司帳先生站在旁邊,用算盤一筆筆計算,看一筆匯款多翻幾個碼頭,可以多賺多少錢。這件事給楊粲三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使他從小對翻碼頭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長期鑽研,使他特別精於此道,並以此取勝於同業。
“賺平水”,是楊粲三在匯兌業務中賺錢的另一個秘訣。
由於當時各地使用的銀元、銀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