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之情況不錯。
奧地利方面,王海和孫剛的兩家餐館受同行業競爭的衝擊和國際氣候的影響,生意日趨慘淡,於是聯手回國,再度前往創業之地——江州,假借外商身份與江州皮革廠洽談合資專案,實為空手道的把戲,目的在於專案成立之後,尋找奧國商人投資,從中謀取中介費。這種生財之道雖屢見不鮮,但以王海和孫剛的智慧,很難讓人做出較為樂觀的估測。
其他方面,如葉紅軍、周立光、趙洪等人的情況,均無大的變化,相對平穩一些。
宋一坤相信:運動是一切事物的規律,任何機會都在運動之中產生。他的指導思想是,節約每一個銅板,為了戰爭的需要。
他所需要的是時間、時間。
而夏英傑卻沒有更深的考慮,她最深遠的考慮就是得到這個男人,然後去愛他、關心他、守住他。她只想從自己身上節約銅板,並且力所能及地多掙些銅板,用來改善愛人的日常生活。養貓也罷,養虎也罷,對她來說已經沒有區別了,她一旦選擇了丈夫,就會全力去做一個好妻子。
工作的事,她如願以償,她似乎總能如願以償。宋一坤儘管心存疑慮,但是面對無可爭議的理由他也不得不認可,而這種不得已的認可,對他來說也不止是惟一的一次。
夏英傑的生活非常規律,完全按照她自己制定的時間表進行:早晨五點半起床做飯、收拾房間,七點十分騎車上班,下午兩點下班回家,寫作三個小時,六點鐘做飯、幹家務,八點寫作,晚上十一點休息。每天早上她都要把宋一坤的午飯準備好,每天她都要保持六小時的寫作時間,她像一臺機器一樣按照固定的程式運轉。
這天上午,夏英傑期待許久的那個時刻終於到來了——經理把一個寫有她名字的工資袋交到她手裡。她開啟一數,工資、獎金和各種補貼加在一起,一共七百三十元。這筆錢著實令她激動了一陣子,隨後她便在腦子裡規劃支出的款項。
不當家不知柴米貴,她是體會到了。
下班前,江薇來商務中心找她,把一封信和一張包裹單放在桌上,收信人一欄寫著:江薇轉夏英傑收。字型歪歪扭扭不太美觀,一看便知是小馬的水平。
夏英傑看了一下包裹單,說:“是小馬,他把那盒錄音帶寄過來了。”
“就是宋一坤在上海收留的那個孤兒?”江薇問。
夏英傑點點頭,問:“取東西的郵電局離這兒遠嗎?”
江薇說:“上面寫著我的名字,還是我去取吧,我下午要去辦事,順路就辦了。另外通知一下,你今天發薪水了,晚上我得到你那兒混飯去,咱們好久沒有聚一聚了。”
夏英傑笑著說:“那好,晚上我多準備幾個菜,咱們好好聊聊,不然下個月我上晚班,時間就湊不到一起了。”
江薇拿起單子說:“七點,我準時趕到。”
說完她轉身走了。
夏英傑向下一班小姐交班完畢,到車棚推上腳踏車離開飯店,直奔小商品批發市場。
這是一個非常熱鬧的市場,廳內廳外到處是攤位,擺滿了五花八門的商品,從衣物到食品,從家電到針線,應有盡有。每一條狹長的小道都擠滿了顧客,無論買與不買,觀賞本身就是一種享受。
夏英傑並不急於購買,而是東轉西看,反覆詢問,對自己要買的商品進行摸底、比較,從而以較低的價格買到稱心如意的東西。她用三百二十元買了四條硬盒“萬寶路”香菸,八十元買了一斤茶葉,又買了兩個漂亮的菸灰缸和一瓶蜂蜜。
回家時,她特意捨近求遠從市中心的海秀大道經過。早就聽說海秀大道繁華、壯觀,據說沒有到此街一走的人,不算來過椰城。她是比較喜歡逛街的,來海口一個多月了卻一直沒有時間專門出來遊玩。
海秀大道在歷史上就是連線環繞海南東西兩條公路的中心地段,八公里的柏油馬路車流不斷,道路兩邊花枝招展、椰樹成行,高樓大廈比比皆是。最令人矚目的就是海南國際商業大廈,它集商貿、購物、餐飲、住宿於一身,以優美的購物環境和完善的服務設施吸引著大批顧客。從這條街上不難看出,海口已跨越了幾十年的落後,成為最有活力的省會城市之一。
夏英傑雖是騎車觀景,倒也心滿意足了。
回到家裡,她把東西放在客廳的桌子上,然後去書房,見宋一坤像往常一樣全神貫注地看書、做筆記,便從後面抱住他,臉頰蹭著他的頭髮問:
“怎麼不問我為什麼回來晚了?”
宋一坤放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