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林丟了,把列寧也丟得差不多了,列寧的腳沒有了,或者還有一個頭,或者把列寧的兩隻手砍掉了一隻。”在毛看來,蘇聯、東歐正在起步的社會主義改革,是對馬克思主義的背叛,並認為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階級鬥爭沒有搞好,那麼多反革命分子沒有搞掉,沒有在階級鬥爭中訓練無產階級分清敵我、分清是非、分清唯心論和唯物論。現在呢,自食其果,燒到自己
339
毛澤東晚年“左”的錯誤思想初探33
頭上來了。“
他表示,中國共產黨人“是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學習十月革命的。馬克思寫了那麼多東西,列寧寫了那麼多東西嘛!”
①毛把蘇共二十大和波匈事件對中國的影響看得很嚴重,他說:“蘇共‘二十大’的颱風一刮,中國也有那麼一些螞蟻出洞。
這是黨內的動搖分子,一有機會他們就要動搖。
黨內黨外那些捧波匈事件的人捧得好呀!
開口波茲南,閉口匈牙利。這一下就露出頭來了,螞蟻出洞了,烏龜王八都出來了。“
②毛髮動反右派鬥爭,也同他對匈牙利事件的思考有關。
他在1957年6月8日寫的《組織力量反擊右派分子的猖狂進攻》黨內指示中說,反右派鬥爭“是一場大戰(戰場既在黨內,又在黨外)
,不打勝這一仗,社會主義是建不成的,並且有出‘匈牙利事件’的某些危險。“
③從此以後,他錯誤地把社會上的一切可疑動向,都視為階級鬥爭的反映;把黨內的一切跟他的意志相違背的分歧,也視為社會上階級鬥爭的反映;把國內階級鬥爭視為國際階級鬥爭的反映。
於是,形成了用階級鬥爭方式從事社會主義建設的認識基礎。到了“文化大革命”
,依靠群眾進行階級鬥爭,達到不分青紅皂白草木皆兵的程度。由此最後形成“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錯誤理論。
(二)中國小農經濟的影響中國山多地少,交通阻隔,自古以來為單一的小農經濟。
①見《毛澤東選集》第五卷,第321—323頁。
②見《毛澤東選集》第五卷,第334頁。
③同上,第432頁。
340
43毛澤東晚年“左”的錯誤思想初探
群雄爭霸,農民起義,實質上都是土地戰爭;有人有糧就有兵,積糧為稱王的基礎。歷代帝王興修水利,獎勵生育,勵行屯田,重農抑商,走以糧為綱的老路。這種經濟結構,阻礙分工,抑制交流,更談不上科技進步。水利工程,常修常毀,毀林開荒,毀草種糧,越窮越墾,越墾越窮,土壤不斷沙化鹼化,幾千年來,逃脫不了這種惡性迴圈。
直到近代,社會仍沒有經過資本主義充分發育的階段,商品經濟很不發達。
據前述七屆二中全會的估計,舊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幾乎佔整個社會經濟的90%;10%的近代工業多屬具有濃厚超經濟色彩的官僚買辦資本。
這種經濟結構限制了階級分化。
中國近代以來,資產階級是弱小的,無產階級人數也不多,而農民小生產者則一直是一片汪洋大海。作為封建生產方式的消極代表,農民沒有力量超越政治上的皇權主義和經濟上的絕對平均主義;他們渴望改變貧窮處境,希望建立平等、公正的理想社會;他們把個人的命運和社會的進步寄託在自己所崇拜的偶像身上。如馬克思所說:“他們不能代表自己,一定要別人來代表他們。
他們的代表一定要同時是他們的主宰,是高高站在他們上面的權威,是不受限制的政府權力,這種權力保護他們不受其他階級侵犯,並從上面賜給他們雨水和陽光。“
反映農民的這種理想社會思想,中國近代史上出現過太平天國、康有為和孫中山三次有同有異的理想社會思潮。
在毛澤東思想引導下,中國革命是一場東方獨特的、新型的農民革命。但是暴力革命只能帶來政權的突變,並不能帶來經濟和文化的突變。中國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農民得到了土地,並不能同時在經濟上、文化上也立即翻身。
事實說明,我
341
毛澤東晚年“左”的錯誤思想初探53
們過去幾十年,經過土地改革、農業合作化(以及後來的公社化)等三大改造,加上國家的財政援助,儘管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許多地區農民的溫飽問題還是沒有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