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典話劇和經典電影名片《霓虹燈下的哨兵》,曾經受到幾代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關懷,透過各種渠道,筆者瞭解到扮演劇中角色各自不同的命運歸宿。
扮演指導員的徐林格不但擁有堂堂的外在相貌,而且還寫得一手漂亮的好字,他刻的鋼板簡直和印刷字型相媲美。但是,在“文革”運動衝擊下的他,由於一些生拉硬扯的所謂“歷史問題”,被下放到安徽合肥人防指揮部的所屬單位,在70年代初就默默無聞地英年早逝,這位在《上甘嶺》、《柳堡的故事》和《霓虹燈下的哨兵》三部電影中所扮演的各具特色的指導員形象,早已經深入人心,他的第四部電影,卻是一部在“文革”後期拍攝的介紹有關防空洞知識的紀錄片中露了最後的一次面。
扮演連長魯大成的宮子丕,與溫文爾雅的徐林格的性格正好相反,他在“文革”運動爆發後,因為口無遮攔而無意掉進被打倒的無底深淵。當時,宮子丕與陶玉玲等人被關在一個房間裡,勒令交代各自的所謂問題,性格火暴、直來直往的他,哪能忍受得了這種莫須有的罪名強加在身?不甘受辱的宮子丕毅然決然地從二樓憤然跳下,寧為玉碎,不為瓦全,自己結束自己鐵骨錚錚的短暫一生,以死抗爭,表明自己的無辜與清白。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喪心病狂的當權派和造反派,還喪失人性在宮子丕死亡的晚上,連夜宣佈“宮子丕是自絕於人民、畏罪自殺”,並立即召開批鬥大會。宮子丕在跳樓後,由於一時還沒有斷氣,躺在地上大口大口喘著粗氣,其慘狀令人不忍卒觀。
在劇中扮演特務老K的安家祥,也在不久的幫派互相鬥爭中割腕自殺,成為殘酷政治運動的犧牲品。
曾經與陶玉玲有過兩次愉快合作、先後在《柳堡的故事》中扮演副班長李進、在《霓虹燈下的哨兵》扮演童阿男的廖有梁,年輕英俊又充滿著青春的朝氣和活力。他原本是20軍文工團的一個舞蹈演員,很有靈氣,表演慾望特別強,模仿許多著名的大人物,簡直惟妙惟肖到令人讚歎的地步。後來在“文革”來臨後,他失去了本該充分發揮的藝術表演天才,復員到上海青年話劇團,執導了反映上海武警一支隊十中隊“新八連”事蹟的電視劇《霓虹燈下新哨兵》,並參與了故事影片《都市裡的村莊》和《在被告後面》以及電視連續劇《濟公》等影視劇。
扮演林媛媛的餘肖梅是編劇之一沈西蒙的愛人,後因病故去多年,現在,我們只有透過定格的銀幕形象,來追憶這位相貌酷似年輕時代的秦怡的逝去佳人了。
丁尼在《霓虹燈下的哨兵》扮演的是老工人周德貴,在此之前,他應邀在八一廠的建國10週年國慶獻禮片之一的故事影片《戰上海》中,所塑造的我軍前線總指揮方明軍長的銀幕形象,給廣大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擅長扮演部隊高層領導幹部的丁尼,在此之前,曾經在長影主演過《春風吹到諾敏河》,在實際生活中,他是一個平易近人、和藹可親、非常令人尊敬的老人。“文革”運動後,丁尼和趙秀榮夫婦被無情地趕出南京,來到濟南,可憐地只能把丟棄在郊外路邊的一輛廢棄的公共汽車的車殼,當作棲身之地。後來落實政策後,情形才有所好轉。還參加了峨影廠的《奴隸的女兒》和《我的十個同學》等影片的拍攝。生性樂觀、開朗的丁尼夫婦,在歷經諸多坎坷和磨難中,始終沒有怨聲載道,他們步入自己的晚年之後,仍是笑對滄桑的人生。
扮演陳喜的馬學士、扮演女特務曲曼麗的姜曼璞、扮演林媛媛表哥羅克文的李傳弟、扮演童媽媽的吳斌、曾參加電影《枯木逢春》的拍攝、在劇中扮演老炊事班長的劉鴻聲,後來又都落葉歸根,重新回到了舐犢情深的南京軍區前線話劇團。
扮演姑媽的李恩琪和劇團的導演陳錚是一對夫婦,她的丈夫曾經參加蘇聯專家庫裡涅夫開辦的導訓班,不幸在1957年被打成“右派”。李恩琪年輕時在重慶的話劇舞臺上,很有名氣,她的妹妹李健是北京電影製片廠以扮演老大娘見長的著名演員。李恩琪在前線話劇團演出的《東進序曲》中扮演的九姨太,在1963年被八一電影製片廠搬上銀幕。80年代初,八一電影製片廠在貴州拍攝《四渡赤水》的時候,步入晚年的李恩琪,欣然在這部影片中,扮演了一個質樸、善良的老大娘,她還在峨眉電影製片廠拍攝的《特急警報333》中出演母親角色,顯示出了她有別於扮演反派角色的另一演技才能。
扮演趙大大的袁嶽調往上海電影製片廠演員劇團,參演過《405謀殺案》、《好事多磨》等影片。
在劇中扮演阿香的張耐霞,轉業到了南京電影製片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