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6部分

產生,這同“四人幫”統治下那些以極左面目出現的反馬克思主義謬論不能相提並論。

非馬克思主義的研究者,也提供了一些有價值的研究成果,如對史料的編輯、考訂,以及在某些問題的看法上。他們所提出的一些錯誤的觀點和看法,我們也要引以為戒。

以前,有些非馬克思主義的近代史研究者認為,中國近代史就是中國如何從經濟落後的農業國家變成近代工業化國家的歷史,並以為只要發展科學技術,發展工業,中國近代化的任務就能完成。蔣廷黻就是以這種觀點來描述中國近代史的。他讚賞同治年間主持總理衙門的文祥、奕訢,也讚賞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所搞的洋務,惋惜他們的失敗。他認為如果曾、左、李成功了,中國的工業化早就完成了。採取這種觀點的一些學者,甚至覺得辛亥革命也似乎可有可無。

至於太平天國運動和義和團運動,更認為只是起了破壞作用。

在舊中國,這不僅僅是個學術問題,而且是一個實踐問題,是直接有關當時如何改造中國的實踐問題。馬克思主義者從來反對這種觀點,認為中國要從農業國家走向近代工業化的國家,必須首先徹底地進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鬥爭,沒有獨立和民主,就不可能有工業化的富強國家。在舊中國,有些好

513

胡繩文集394

心的善良的人不懂得這點,如同毛澤東同志所說的:“在一個半殖民地的、半封建的、分裂的中國裡,要想發展工業,建設國防,福利人民,求得國家的富強,多少年來多少人做過這種夢,但是一概幻滅了。”至於奕訢、文祥、曾、左、李以及張之洞等,是以興辦“洋務”來維護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統治,他們的失敗是註定了的。這種失敗和上述善良的人的夢的幻滅,性質完全不同。支援蔣介石國民黨反動統治的蔣廷黻等學者以為可以繼承洋務運動的事業,抵制無產階級領導的革命運動,他們對洋務運動當然不可能作出正確的評價。

世界上確實有不經過徹底的民主革命就發展成為近代的工業國家的。例如日本就是。但中國沒有過“明治維新”。

“百日維新”

是想走明治維新的道路,清末的預備立憲也是想走這條路,但是走不通。不但維新和君主立憲行不通,辛亥革命也沒有能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這是歷史事實。歷史學家的任務當然不是去否定這樣的歷史事實,而是要對這個歷史事實給以科學的論證、深刻的說明。

中國是不是要經過革命才能夠獨立地進行建設,這已經是歷史實踐中解決了的問題。近代中國,經過長期的革命運動(包括無產階級登上歷史舞臺以前和以後所進行的長期的革命)

,取得了民主革命的勝利(這主要是以戰爭的形式進行的)

,然後又取得了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這是以和平方式進行的)

,這才使生產力得到了解放,才使得我們今天有可能把現代化的建設作為我們國家的中心任務。新中國的經濟和文化的發展,是舊中國所不能比擬的。

雖然我們國家在1956年基本上完成了社會主義改造的任務後,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514

494胡繩文集

內,沒有將中心任務轉到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上來,這是錯誤的,但是我們必須肯定,今天的建設事業是過去革命運動的繼續。沒有從鴉片戰爭以來為了反對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的自由幸福而進行的連續不斷的長期革命鬥爭,就沒有今天的建設事業。

現在,國內的剝削階級作為階級已經消滅,但是還有國內外的敵人。我們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前提下,還要和用各種方法來打斷我們的社會主義道路的敵人作堅決的鬥爭,要在這個鬥爭中保衛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成果,堅持社會主義道路,不斷地健全我們的社會主義制度。從中國近代歷史上,明確革命和建設的關係是必要的。這不僅是對歷史估價的問題,也是和現實生活有關的問題。

中國近代歷史發展的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就是:中國沒有經過一個獨立的資產階級民主主義國家的階段。

對這個特點,在我們今天的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建設事業中,必須認真考慮到。

舊中國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所謂半封建可以說就是半資本主義,不是完全的封建主義。因為是半資本主義,所以有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民主革命的領導權開始屬於資產階級,以後不能不落到無產階級的肩上。新中國成立以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