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部分

這裡要特別說一下,總結建國以來的歷史,決不能像那些誣衊我們的人那樣,把事情說成一團漆黑,因為事實並不是這樣。

即使是犯錯誤的時候,也要一分為二地看。

比如1958年到1960年的“大躍進”

,號召全民土法煉鋼,提出幾年“超英趕美”的口號,當然是錯誤的,不但違反社會和經濟發展的規律,而且違反自然科學的規律。這些錯誤的教訓應該吸取。

但是也有材料說明,從建國以後到1969年建設的大中型企業,主要是重工業,三分之二的專案是在這三年中開工

98

87胡繩文集

的。這三年中,在鋼、鐵、煤以及輕工業各方面,形成一大批長期起作用的生產能力。

大慶油田就是在這期間建立的。

當時的“大躍進”確實調動了廣大群眾的積極性。但是,在急於求成的“左”的指導思想下,浪費了大量人力物力,造成了隨後用幾年時間才克服的很壞的後果,但同時也還是取得了許多成就,這樣來看,可能是比較恰當些。

搞人民公社,確是包含很多的空想、不切實際的東西,效果不好。對從土改到人民公社的全過程,應該認真地分析研究。反封建的土地改革是在中國大地上的偉大勝利,引導土改後產生的廣大個體農民走上合作化也是正確的。在合作化過程中發生許多偏差,要求越大越公越好,過快地搞到高階合作社,尤其是搞到人民公社,這裡確有許多應當記取的教訓。人民公社的體制雖然作了調整,實行三級所有,隊為基礎,但是由於生產關係不適合於生產力的發展而造成的弊病仍然沒有根本消除。

1978年以後,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12年的經驗說明,這樣的改革是完全必要的。現在回頭來看整個過程,能不能說,農村是回到了合作化以前的個體經濟,本來就不應該搞合作化,合作化毫無意義,完全錯誤?用這樣簡單的形而上學的方法,對待如此複雜的歷史現象是不可取的。以下可以指出三點:第一,農業合作化是取得相當大的成績的。比如說,農民利用集體的力量,搞了許多農田水利基本建設。這是農民對農業所作的很大的投入。農業沒有投入是不行的,只靠國家投入也是不行的,大量的投入要靠農民。如果只有個體經濟,沒有合作化,農民不可能作出那麼大量的有效的投入。

在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最初幾年,農

99

胡繩文集97

業生產增長很快的重要因素之一,是過去多年間搞的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第二,在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後,過去的集體經濟的經驗並不是一筆勾銷了。固然各地情況不同,但是許多地方用集體力量辦鄉鎮企業,辦農業生產過程中的各種服務事業,收效很大,而且很有前途。第三,舊中國的農村從來沒有合作化的經驗(這種經驗在有些資本主義國家的農民那裡是有的)

,有的只是“變工”的極低階的形式。土改後的農民在合作化的過程中學到了許多經驗,知道合作化在哪些方面可以起積極作用,怎樣搞就不行。這是一種很重要的學習。也許可以說,為學習付出了太大的代價。但是,幾億農民進行了這種學習,取得了經驗,這不僅對現在,而且很可能長期起積極的作用。

以上只是舉例說明在總結經驗中絕不能作簡單化的判斷,必須進行如實的科學的分析。

最後要說一下“文化大革命”。

堅持資產階級自由化的人總是把“文化大革命”當作攻擊社會主義的缺口,以為可以利用“文化大革命”的錯誤來根本否定黨的領導,否定社會主義,但這是徒勞的。

黨的歷史決議中分析了“文化大革命”的錯誤及其產生原因,並且對“文化大革命”

時期的許多現象進行了分析。

黨的結論是,完全否定“文化大革命”這個運動。完全否定並不就是不要進行分析研究。

“文化大革命”之所以產生,並且愈演愈烈,延長達十年之久,這是由於許多複雜因素造成的。

固然在建設全新的社會主義的事業中,錯誤和失誤是難免的,但是“文化大革命”這樣嚴重的長期的錯誤,並不是中國社

100

08胡繩文集

會主義發展必然產生的現象。類似的現象更不是必然會重複產生,相反的,已經有了這一經驗,類似的現象必將能夠制止。

毛澤東同志對“文化大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