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6部分

地方來看,萬物齊一。王駘能認識到這個道理,因此,他對待自己失去的腳,就象失掉了一杯之土。因此,他的精神永遠保持平和的境界,沒有什麼喜怒哀樂。”

常季又問:“王駘有這樣的心境也就罷了,為什麼人們都要跑去向他學習呢?”

孔子說:“人們不會到流動的水前去照自己的影子,而到靜止的水前去照自己的影子,因為只有靜止不動的東西才能統率眾物。王駘只不過是在精神上駕馭了天地萬物,逍遙自得,並沒有故意招徠世人。”

寫到這兒,莊周又想起了另外一個寓言故事。在這個故事中,老子比孔子還要高一籌。

魯國有一個兀者,名叫叔山無趾。他以踵行路,來拜見孔子。孔子一看他這樣,便說:

“你不謹慎,已被砍掉了腳,才到我這兒來學道,太晚了!”

叔山無趾說:“我以前確實沒有保護好我的身體,但是,我今天來,為的是學習比腳更重要的東西。天地無私,恩德浩蕩。我聽說您的恩德猶如天地,沒想到您也是如此偏狹!”

孔子聽後,慚愧地說:“我實在孤陋寡聞,道心未深。先生請進,孔丘願執弟子之禮。”

叔山無趾也不客氣,對孔丘講了天地人生的道理,孔丘十分佩服。

叔山無趾走後,孔子對眾弟子說:“弟子們,可要努力啊!叔山無趾只不過一個殘缺不全之人,尚能達於道境,而況你們這些身體健全的人呢?”

叔山無趾從孔子那裡出來之後,又來見了老聃,對老聃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