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到頭吃不飽穿不暖,要訴起委屈來自然是眼淚鼻涕一大把。頭一天開會訴了委屈,第二天躲在附近山裡的青壯年就回了村。
軍隊還沒走,村子裡又來了土改隊。開頭還是老一套,讓大家訴苦。接著土改隊率領窮人“吃大戶”,將地主隱藏起來糧倉裡的糧食搬得乾乾淨淨。
地主大罵窮小子無賴,跟著造反的泥腿子搶糧食,真是不要臉,等清兵來了,他們要好好跟這些窮小子算帳的。
很可惜,地主指望的清兵再也沒來過這裡,倒是說了這話的地主讓軍隊給抓了起來,頭上扣了頂又高又尖的白帽子,敲鑼打鼓拉著在村裡遊街。說是:死不悔改頑固分子,茅坑裡的石頭,又臭又硬,只有徹底打倒大家才能安生。
光分糧食,自然與土改隊到這裡來的目的差了十萬八千里,他們來是要幫窮人分土地的。
要分土地自然不是那麼好分的。分田地自然需要百姓起來面對面和地主鬥爭,而幾千年的習慣勢力使得農民雖然要求擁有自己的土地,並且痛恨地主,可他們就是不敢真的邁出去一步,而是習慣觀望,不想得罪任何人。
誰也不想當出頭鳥。人怕出名豬怕壯,你當了出頭鳥,萬一解放軍轉移了、失敗了,等清兵回來,地主還不先報復你?
這些窮人的心思土改隊自然都是知道的——土改也不是從這個村子才開始,這樣的場面他們經歷了多少回?
為了掃除大家顧慮,土改隊從部隊調來一批武器(雖然是火器,不過屬於戰場繳獲前裝滑膛搶,只是這樣火器比地主擁有的鳥槍自然先進多了。),成立了窮人自己的自衛隊。自己掌握了武器,窮人自然覺得腰桿子硬了許多。
這時土改隊又找上地主家門,地主老財看土改隊正難看著,只是顧忌到土改隊手頭有槍,背後還有強大的軍隊撐腰,地主有什麼?前面的戰鬥中,好不容易拉起來的團練武裝不過一個衝鋒就讓人家打的作鳥獸散,不知逃到什麼地方了。縱然看土改隊如同有著血海深仇的敵人,地主還是要乖乖將大門開啟,迎接土改隊上門作工作。
所謂的工作,一是威逼:現在農民手中有武器了,那些泥腿子正紅著眼珠子想要將一切擋在土改路上的絆腳石全部掃除呢!要是不將土地讓出來,只有死路一條。一是利誘:溫州一帶工商業者就是榜樣,只要願意離開農村,將財產轉為工商業,那麼這些財產土改隊將不會給予沒收處理,企業辦的大了,政府還有獎勵。當然,如果只是打著辦企業的幌子,想將財產轉移,這是不允許的,查實了照樣是沒收。據說軍隊財政不是很好,對沒收這種浮財,軍隊一向是很感興趣的。
又是威逼又是利誘,中間再穿插幾個邀請過來,用來現身說法的浙江商人描繪一下投資工商業是如何一本萬利的,而與解放軍對抗又是下場如何悽慘。掌握了武器的窮人再在外面不知是示威,還是正當訓練,放上兩下槍,吆喝幾聲。
再頑強的人也支撐不了多久,何況還有傳言說是隔壁哪個村子裡,某個地主暗地裡打算組織民團與土改隊對抗,結果被發現,人被槍斃,田地財產被沒收,分給了窮人,眾多壓力讓那些地主縱然不願意,也只得放棄地契,很不情願搬到城裡生活了。
燒了地契,將田地重新分配,生平第一次有了自己的農田,農民積極性自然大為高漲。不過因為農村多年戰亂,農民普遍缺乏糧食、飼料、種子,分了田地的村子連著兩年出現嚴重的春荒,再加上英法聯軍打上門來,軍隊需要大量糧食,用來支撐戰爭,原本不多的糧食這下更是緊張,和周邊幾個村子一樣,這裡的農業生產也幾乎陷於癱瘓。
生產幾乎陷於癱瘓,雖然這裡是產糧區,可糧食還不夠自己吃的,城裡的糧價必然飛漲,於是又引起在城市裡生活的那些人不滿。如不是因為英法洋鬼子跑到中國來作亂,恐怕這些不滿都要發洩到搞土改的政權方面了。
為了渡過難關,政府盡了最大努力。為了幫助農民解決生產中困難,政府從其他地方調劑了不少種子和飼料,同時又幫助農民成立互助組,互相幫助互相扶持,共同渡過難關,再加上開荒(多年的戰爭造成不少地方土地荒蕪,這次再次將它們變成農田)、利用農閒興修水利、種植土豆、紅薯等高產量粗糧、地方部隊屯田養活自己。
到了一八六五年,這裡的農村已經恢復到戰前水平,並且還有增產。今年看起來糧食和蔬菜產量還有很大程度增產。農民是講究實惠的,看到家裡積糧一年比一年多,它們自然心情舒暢。看著田裡的莊稼長勢喜人,麻木了五千年的農民心裡樂開了花,更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