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的。跑到京師,尋求庇護?捍衛京師的自己需要京師保護,傳出去已經是笑話,再說等太平軍打過來,龍椅上的那位到時候自身難保,他又怎麼可能保護你?解散團練,回家修身養性嗎?先不說殺了那麼多捻黨,人家會不會當菩薩,大發慈悲放過自己,就算能放過,聽說南方正在搞土改:五兩銀子收購一畝田,袁家一共四五十頃田,給的銀子可不夠他這個大家族有吃有喝繼續過好日子,等那點錢花光了,恐怕袁家上下只能出去要飯了。
袁家愁雲慘淡時,有各種宣傳品開始時不時“飛”進袁家。“起義是上策,投降是中策,為清廷賣命是下策”、“起義者政治有待遇,生活有保證。投降者不辱不罵,傷病者給予治療,生活給予優待。頑抗到底者死路一條”、“左宗棠起義,貴為副總司令,曾國藩頑抗,命比鴻毛還輕”整天看這個東西,加上戰場情況一日不如一日,人的想法自然開始轉變。
最忠於皇帝的袁甲三在僧格林沁死後,也常常哀嘆天變了,袁家不能玉石俱焚,等袁甲三病死,掌軍的袁重三、袁保慶、袁保中自然更不肯白白送死。手中掌握了幾萬軍隊,卻開始坐山觀虎鬥,冷眼看解放軍(以前的太平軍,等天京被洋人聯軍攻佔後,一夜間太平軍變成了解放軍)和各方勢力拼殺——他們那些團練,說是幾萬大軍,不管面對解放軍,還是英法聯軍,都不過跟群握著棍棒的農民一般,與其平白送死,不如靜觀其變。
變化來的很快,沒幾年,曾經讓皇帝落荒而逃的英法聯軍,被解放軍打的落荒而走了。袁家上下目光如炬,聰明絕頂。法軍剛敗,還沒簽訂停戰協議,新加入解放軍的捻軍還沒完成對袁家軍戰略包圍,掌握了安徽團練的袁家已經宣佈自己歷來救國救民、擁護共和,他們現在和認賊作父、為虎作倀、背叛民族的清廷小皇帝一刀兩斷,要投奔代表光明的解放軍,反戈一擊了——洋人都打不過解放軍,他們還打什麼打?“替皇上賣命,已經沒有出路了,守,曾大帥兵夠多,將夠勇,城夠堅吧?長沙不照樣丟掉,腦袋不一樣落地?轉移,外面那麼多革命黨,連洋鬼子都無法從革命黨包圍下撤出去,我們這點鳥槍鳥炮算什麼?怎麼轉移?袁大人給弟兄們找了個活路,帶著大家投解放軍,叫“反清起義”,不會對不起大家!”
這邊一易幟,南方馬上又是通報歡迎,又是贈送一個軍的番號,雖然是獨立軍,和左宗棠統率的正式步兵軍差異很大,等全國解放了,這種獨立軍紛紛放下刀槍,回老家種地。
袁家起義的正是時候,他要晚那麼幾天起義,能換來一個獨立師的編制,已經要燒香拜謝了。
從清朝的忠臣孝子,變成了共和國的開國元勳,袁家搖身一變,照樣還是名門望族,雖然田地還是給“收購”了,可因為他們的臨陣倒戈,換來了徵購袁家那些田地的價錢很是優厚,讓他們意想不到的是,在政府指導下,將錢財投入到“股份公司”,換來的收益比收租強太多了。
袁家在解放後,紛紛棄武從文,當起了參議員——他們原本也沒想著吃一輩子兵糧,領兵打仗不過是為了換來官場一席之地而已——不過讓袁保中沒想到的是,他的很有民族自豪感的四子袁慰庭卻對當兵很感興趣,不顧家人反對,考取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又走上當兵吃皇糧道路。而袁慰庭在這方面又很有天賦,他的運氣也不錯(但讓袁保中心驚肉跳),共和國曆次對外戰爭,袁慰庭一場沒落全參加了,在戰鬥中,他負過傷,流過血,升了官,從一名中尉,一步步爬到中將位置,一直到擔任黃埔軍校校長,這才算不必再直接參加戰爭,而這時候,他那反對兒子當兵的父親,早死了幾十年了。
真是革命不分先後,照袁家在項城所作所為,扣一頂土豪劣紳的帽子一點也不過分,依當年政策,對這種土豪劣紳加反革命份子,是要毫不猶豫進行冷酷無情的鎮壓,可一起義,鎮壓和袁家掛不上關係,袁家子弟還參了軍,當了陸軍中將,成為軍隊中的高階首長。曾國藩的後代呢?據說現在正在山西為祖國的能源事業做貢獻——挖煤。當然,按照報紙上講,自食其力也很光榮的,不過與袁家遭遇比起來,曾家實在是太悽慘了點。
“永晉兄,想什麼呢?”坐在徐永晉旁邊的胡天琦見徐永晉走了神,捅了捅他,嘴唇未動,從嘴裡面含糊地嘀咕道:“注意,教官正盯著你看呢。”
徐永晉一愣,如夢初醒,急忙收起目光,看著講臺上站著的蔣教官。
“徐學員起立!”
“有!”徐永晉很是緊張,從座位上站了起來。
“德國將軍馮。哈默施泰因…埃克沃德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