棠,多次登上黃埔島,考察這所黃埔初級軍官學校,在1874年,這所軍校改名為黃埔陸軍軍官學校,簡稱黃埔軍校——把初級兩字給取消了。從此陸軍中就有北中南黃之說,北中者,中央陸軍軍官學校,至於南黃,自然是黃埔陸軍軍官學校了。不過和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比起來,黃埔陸軍軍官學校總顯得稍微低了那麼一點,這從校長軍銜上可以看出,歷任中央軍校校長,軍銜都是陸軍上將,而黃埔軍校校長,只是由中將擔當。
第二任黃埔初級軍官學校校長,陸軍中將劉錦棠成了黃埔陸軍軍官學校第一任校長。至於第二任,就是現在坐在校長寶座上,永遠看不到騰挪位置希望的陸軍中將袁慰庭。
袁慰庭是河南項城人士,老袁家在項城屬於名門望族,有地位的很,他的曾祖父袁耀東是庠生,他的曾祖母郭氏出身於同郡一個望族,活到九十多歲,在郭氏培養下,四個兒子全都取得了功名,長子袁樹三是廩貢生,曾署陳留縣訓導兼攝教諭。而袁樹三的長子袁保中是附貢生。次子袁保慶是舉人。郭氏三子袁鳳三是庠生,曾在禹城任教諭二十多年。最年輕的袁重三是生員。最後,最有名氣的當數郭氏次子袁甲三。袁甲三於道光十五年中進士,歷官禮部主事、軍機章京、監察御史、兵科給事中。道光末年,袁甲三與曾國藩一道從理學大師倭仁講習程朱理學,倆人過從甚密。袁甲三的長子袁保恆為進士,擔任過清廷的翰林院編修,次子袁保齡為舉人。
至於出生於1859年9月16日的袁慰庭,他是袁樹三長子袁保中的第四個兒子。
說起來清廷也算對老袁家“國恩深重”了。袁慰庭出生年頭不好,他出生的時候,剛好是中國社會正處於大動盪,大變革的年代。1851年,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舊民主革命運動(自從建國後,為了將新中國與太平天國進行區分,也為了證明太平天國運動的合理性、正義性,曾經的頂頭上司洪秀全就成了教科書和報紙上舊民主革命運動領頭人,他的運動自然也成了舊民主革命,不過相信洪秀全自己是絕對不肯承認這些的)起於廣西山區,以排山倒海之勢,短短兩年間,席捲半個中國,佔領了江寧,定都於天京(現在的南京)。同年,太平天國又派兵北伐攻入安徽北部,佔領鳳陽、懷遠等地,在皖北、豫東活動的捻軍積極起義響應,捻軍先後攻佔臨淮關、雉河集,壽州、宿州、阜陽、太和、穎上、亳州等地也有捻軍活動,清廷在皖北、豫東的統治,一時大受影響。
為了鎮壓捻軍,1853年,清廷派兵部侍郎周天爵率領三千兵馬進駐宿州,,接著又派兵部給事中袁甲三協助工部侍郎呂賢基督辦安徽團練,組織團練配合清軍作戰。1854年,周天爵病死,後來呂賢基也被捻軍擊斃,袁甲三奉旨接統進駐宿州的清軍,並且兼督辦安徽團練大臣。
讓人敬佩的是,袁甲三在和捻軍作戰中,和曾國藩一樣:屢敗屢戰。認為造反是“上逆天理,下違父教”的袁家子弟,在袁甲三帶領下,全力投入到剿滅捻軍的戰爭中。站在當時的角度來看,袁家“反革命意志”極為堅決,1856年,袁甲三攻陷雉河集,據他自己在家書中所言“擒斬逾三萬,逼入渦陽河死者複數萬”。袁慰庭出生那年,袁甲三攻佔了臨淮關,又下令“年七十以下,十五以上盡誅之”。起義者的鮮血染紅了袁甲三頂戴花翎,還給他賺來了一件黃馬褂。
不過袁家鎮壓捻軍的“顯赫”歷史,到1863年就不那麼顯赫了。太平軍中不知從什麼地方突然竄起來楊滬生與史秉譽兩員“悍匪”(清廷語),指揮著一支戰鬥力強悍的嚇死人的軍隊,先是大鬧浙江,接著又先後攻佔福建、江西、湖南、皖南,清朝的幾員圍剿太平天國重臣猛將李鴻章接連敗陣,左宗棠臨陣倒戈,曾國藩嗚呼哀哉,僧格林沁魂歸地府
敗的倒下去就爬不起來,總督、大學士這些官銜也無法讓他們煥發出強大戰鬥力。降的一掉頭殺起來比悍匪還兇猛,不管是打清兵還是跟洋鬼子作戰,那叫一個狠至於死的,命都沒了,更是什麼也不用說。
形勢的發展實在出滬人們意料。以書香門第自詡的袁氏家族雖然自稱一貫忠於皇帝,仇視造反的泥腿子,在突然轉變的風向中,袁家也不能不想辦法尋找一條生路。現在太平軍、捻軍合二為一,這仗越打越難打,繼續打下去,等楊史二人騰出手,揮師北上,就袁家瞭解的情況,別說幾萬團練,就是幾十萬清軍跟刺蝟般聚成一團,那也不過給人家當點心吃。螞蚱蹦達的再厲害,它也不過是螞蚱,成不了一條飛龍,人家有洋人都沒有的火器,那炮打的,一下就能炸死好幾十人,硬抗是肯定抗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