礪邸�
注1:1928年,李四光在那一年的《現代評論》上發表《燃料的問題》初步提及這一觀點,1935年到1936年間他在英國講學時,又寫了一本《中國地質學》,其中提到“東海、華北有經濟價值的沉積物”,實際指的就是石油。雖然並未展開闡述,但第一個提出“陸相地層也可能有大油田”的是李四光是毫無疑問的,而絕非是1940年以後才發表相關論文的潘鍾祥、黃汲清等人。
而且,李四光一直以來的觀點其實是否定海相與陸相地層這個分類對於成油的影響,即是說,只要沉積與儲集條件符合要求,就可能有大油田,與該地是海相地層還是陸相地層無關,而後來的事實也證明了他的論斷,而潘鍾祥、黃汲清等人的觀點中雖然提出陸相可以生油,卻還是放不下海相、陸相的概念,兩者有著本質上的不同。。。。。。(未完待續。。)
p
第一百三十五章 軍工新進展(上)
光能採油是沒用的,因為原油根本無法直接利用,好在上次英國人貝爾離開蘇區的時候,胡衛東託其採購的清單當中就有煉油裝置在內,當時是準備用來嘗試jīng煉頁岩油的。雖然並不完全對口,但能夠煉化頁岩油的裝置,對於更加容易處理的原油自然也不在話下,就是產能恐怕少了點,畢竟那時胡衛東並沒有想到這麼快就拿下南陽。
7月下旬,已經成為百萬富翁的貝爾第二次來到蘇區,但他帶來的貨物卻令胡衛東有些失望,想要的很多裝置、尤其是基幹工業必需的那些大型裝置一樣都沒有,但貝爾並不是不想賺錢,只是體積太大的機器根本沒法安全透過國統區,事實上他現在還有幾十臺較大的機床、發電機等大中型機器裝置被迫滯留在連雲港,而煉油裝置這種體積超大的他更是早就預料到通不過而沒買,結果還真被他猜中(連機床都被截下,何況是煉油裝置?),從而避免了不必要的損失。。。。。。
但胡衛東卻對此十分生氣,他鄭重地對貝爾告誡道,“大件運不進來可以拆成零部件運進來,實在沒辦法我們也可以派人到國統區接收,能不能運到這裡是我們的事,但你現在這樣做,讓我們很懷疑你繼續合作的誠意啊!”
貝爾剛才還為自己的小聰明而自鳴得意,一聽胡衛東這麼說,表情頓時垮了下來,要是對方生氣不肯賣給他青黴素。那麼他省下那點錢豈不是成了“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好在貝爾的自作主張也不都是自作聰明,他自己作主買下來的大量jīng密量具就喜得胡衛東差點當場一拍大腿,jīng密的測量工具是進行jīng密加工的必要前提。他怎麼把這個都忘記了呢?而且更令他高興的是,貝爾這次帶來的遊標卡尺、溫度計、熱電偶、氣壓計、分析天平等各種jīng密量具都是從德國或者瑞士採購的jīng品,這對於提高蘇區工業、尤其是軍工生產的工藝水平無疑將會起到極大的幫助。但胡衛東顯然不會就此滿足,他以30萬支青黴素為定金,要求貝爾替蘇區到歐洲採購生產這些量具所需的機器裝置、並儘可能地僱傭一些熟練工人和專家過來,如果完成得好,100萬支乃至更多的青黴素也不是不可能的。。。。。。
另外,在得知貝爾已經自己開了一個進出口貿易公司後。胡衛東向他要到了貝爾貿易公司遠東分割槽經理這個身份作為掩護,方便rì後出國。又得到了30萬支價比黃金的青黴素後,滿面chūn風的貝爾欣然猜出了胡衛東的目的,當即邀請胡衛東與他同行。有他這個外國富豪掩護,相對來說要安全得多。但胡衛東並沒有馬上動身,這一是因為現在的貝爾還不能完全信任,畢竟胡衛東現在身份非同小可,又會隨身帶上一千多萬英鎊的鉅款。他可不想出現什麼意外;二是因為此時距離大蕭條後乍暖還寒的又一次經濟危機——1937年經濟危機還有一段時間,還未到抄底的最佳時機;三是蘇區、主要是軍工方面還有一些重要工作必須胡衛東留下親自完成。。。。。。
首先是早在華北作戰時胡衛東就考慮過的30mm航炮(因為要的是爆炸殺傷而非動能穿透力,所以必須是大口徑。),以此配合九五式雙翼戰鬥機的高升限、高爬升率。採用為其量身定做的搶佔高位戰術足以與未來三年、甚至五年內新出的世界先進機型抗衡。航炮的生產製造對裝置工藝與工人素質的要求不算特別高,而且需要的數量有限。可以集中優秀的技工進行jīng加工,所以這個專案進行得非常順利。還額外給每架飛機多造了3門航炮備用,倒是對九五式戰鬥機的改裝以及相應的飛行訓練較為麻煩,但這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