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39部分

情況後,不禁想起了記憶中後世新造橋樑經常垮塌、80年代以前所造的卻座座堅固的現象,多少有些無奈地嘆息道,“或許為了應付日後那些喪心病狂的超載司機,工程兵部隊還真不能撤銷,按照戰時要求來設計看似會浪費大量的人財物力,但考慮到日後的超載問題,其實是不多不少、剛剛正好,反而是改開以後那些看上去價效比更高的新建工程,因為事故造成的損失只怕還要更高一些,不知道這算不算是我們的特殊國情。。。。。。”

其實相對來說,後世頻頻出現事故的橋樑質量還算好的,如果不考慮、甚至僅僅是低估超載的影響,即使是那些發生了垮塌事故的橋樑也大多算得上合格,畢竟橋樑一旦出事後果極其嚴重,所以監管相對較嚴。與之相比,普通的人居建築問題更大,由於不像橋樑那樣要時時接受考驗,後世又為了利益而層層承包,結果普遍偷工減料,平時的話問題還不大,可是地震一來,就會出現極為諷刺的一幕—年齡越老的建築受損程度越輕,要知道那些老建築可不像橋樑那樣需要滿足戰備要求,不過是很普通的樓房而已,與之對照之下,後世的建築質量無論如何都沒法洗白。因此,胡衛東堅定地認為,必須防患於未然,現在就斷絕“層層承包”模式出現的可能,這樣才能避免歷史上的悲劇重演。

不過即使建築質量合格,沒有特殊防震設計的話依然難以在7級以上的大地震中倖免,歷史上的唐山大地震就是明證。為此胡衛東特別指示地質部的李部長暫時放下找礦的工作,反正目前勘探出來的那些就已經足夠中國用到1980年了,而讓他將主要的精力投入到對地震的研究上來,以儘快找出中國主要的地震帶,並根據其威脅大小劃分等級,為中央政府的整體規劃提供參考。(未完待續。。)

第六百三十八章 建材工業

等到這項工作完成之後,那些地震帶上的城市就將被禁止修建高層建築(在抗震能力超強的“模組化建築技術”成熟後,這條禁令才被解除。),而京津唐等危險程度最大的城市則要強制推廣各種防震建築,哪怕成本高、不方便、不好看,也不能允許常規的建築在當地修建,因為一旦地震發生,這些常規建築就是一個個的大棺材啊!

胡衛東的看法是,這方面可以先向日本學習,雖然日式建築防火性和隔音性都不好(建築材料改進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加以改善),但是防震方面確實遠非中國或者西式建築可以比擬,而且即使倒塌,因為建築材料相對輕薄,人員死亡率也要低得多。此外胡衛東還要求國內的建築學家研究防震能力強的新型建築,對此他還提供了一些來自後世的思路,比如歷史上最早由日本人發明、但到了中國人手裡才引起轟動的“模組化建築技術”。

這種建築具有兩大優點,一是抗震能力超強,整座建築形成一個整體,可以有效地化解地震對建築結構的破壞,除非地面急遽變形導致建築翻倒,理論上甚至可以抵禦9級地震;二是建築速度奇快,由於主要結構均在工廠內建造完成,建築現場只需要裝拼一下即可,所以和傳統建築相比,它的建造速度快得可怕,三天一層就已經可以稱為“xx速度”了,而“模組化建築技術”卻可以做到一天三層、甚至更快。。。。。。

不過胡衛東記憶中的這種新型建築因為是以鋼結構為主體。所以存在著兩個巨大的缺陷,一是成本高昂,二是怕火,雖然普通的火災不太可能熔化堅固的結構鋼,但是隻要下層的結構鋼因為高溫而強度下降,整座大樓就有崩塌的危險,這方面遠不如傳統的鋼筋混凝土建築。不過即使如此,胡衛東對其還是相當看好,只要投入資金和技術力量加強攻關,找到比鋼鐵更適合的建築材料。這種新型建築的潛力是毋庸置疑。

建築技術的巨大進步使得中國城市建設速度較之幾年前加快了足有好幾倍。這對於加快中國城市化、特別是解決城市人口住房問題無疑會有很大的幫助。要知道中國現在每年都有一兩千萬農村人口流入城市,再加上城市人口本身的增長,需要的新住房數量可是極其驚人的。不過光是建得快,卻沒有足夠多的建築材料。依然沒法迅速建起足夠數量的居民樓。好在由於中央的重視。這方面同樣沒什麼問題。。。。。。

1941年中國水泥的總產量首次突破5000萬噸大關,進一步穩固了世界第一的地位,而技術要求更低的制磚廠更是如雨後春筍一般在全國各地建立起來。以致於中央不得不三令五申加以限制,以免耕地遭到太大的破壞。。。。。。

好在建國初期中央政府對地方經濟的控制力顯然遠非後世可比,在嚴打了一段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