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更符合施耐庵在前七十回裡表現出的宗旨立意,既然百回本乃至後世拼湊出來的一百二十回本都能被那些水滸“磚家”稱為正本,《古本水滸》為何不能?
胡衛東這時也終於體會到了權力的好處,當年他只能向自己的親友推薦《古本水滸傳》,現在他卻可以直接找人教出版社的領導談話,然後用不著他再操半點心,一百二十回的《古本水滸傳》就開始了校正編訂,並會在不久之後公開出版。。。。。。
但這並不能令胡衛東完全滿意,因為人教出版社的主編並不同意刊印太多,這樣在百回本幾百年形成的影響下,《古本水滸傳》恐怕很難完全撼動它的地位。但是胡衛東如今的黨內地位雖高,卻並不主管這一塊,能夠讓人教出版社同意出版《古本水滸傳》已經是極限了,硬要勉強的話難免會令分管領導不滿而影響團結,於是胡衛東便想到了愛書如命的太祖。。。。。。(未完待續。。)
第六百八十三章 水滸風波(下)
或許因為《水滸》是中國古代唯一以造反者作為主角的小說,太祖對其一直十分喜愛,但在年輕時他卻基本只看七十回本,而百回本他卻始終看不下去,可能是因為對結局不滿(個人覺得這一點相對次要,因為年輕時太祖連《蕩寇志》也能看得津津有味。。。。。。),也可能是因為後三十回與前文銜接得不好,寫得也遠不如七十回精彩。直到晚年太祖開始嘗試從批判的角度來看七十回之後的部分,才第一次仔細地看了過去,而他的一些評論則在中國掀起了很大的波瀾。。。。。。
因此胡衛東可以肯定太祖歷史上一定沒看過《古本水滸》,當他從人教出版社拿到三冊試印刷的樣冊後,就一直想要送給偉人閱覽。正好太祖突然到訪,胡衛東干脆從書架上抽出第三本(後五十回)倒扣在桌上,果然立即引起了太祖的注意。偉人隨便翻了幾頁後,很快就被書裡與百回本完全不同、卻與前文銜接得極好的情節所吸引,一時間差點都忘記了探望胡衛東這件正事。不過太祖生性豁達,反映過來後倒也沒什麼尷尬,直接就笑著向胡衛東借書,胡衛東本來就有此意,自然是立即答應。
不過,胡衛東很快就明白歷史上太祖的那些朋友為什麼都怕他借書了,一來他有喜歡的書籍會反覆看。因此往往很晚才會將書歸還,二來他看書的時候有隨手在字裡行間批註的習慣,哪怕那書是借來的。。。。。。
結果那三本《古本水滸》歸還後,胡衛東翻看著那些乍看上去簡直是被小孩塗鴉過的書頁,心中不禁一陣鬱悶,要知道他雖然也喜歡在看書後寫讀書筆記,但從來都是另外找紙來寫的,始終都會保持書籍本身的乾淨,但很顯然,這方面偉人比他隨便得多。。。。。。
不過很快胡衛東又不禁有些好奇起來。想要看看太祖究竟對《古本水滸》作了些什麼批註。一看之後頓時深感偉人之所以是偉人,確有常人難及之處,不過是看部小說,卻能夠與現實中的戰爭和治國聯絡起來。而舉一反三得到更大的收穫。
至少對《古本水滸》的理解。太祖遠比胡衛東這個早就看過不知多少遍的讀者更加深刻。特別是《古本水滸》後五十回中一些看似不太合理的地方,在太祖看來卻反而十分符合實際。例如前七十回裡楊志在校場演武中輕鬆擊敗大名府的驍將周謹,但在後五十回裡周謹再次登場時卻靠著一柄大鐵錘幾乎戰敗了梁山伯上的所有勇將。僅有同樣力量驚人的花和尚魯智深能夠與之打得不相上下。這段情節乍看之下似乎非常不合理,但偉人卻認為這處情節正反映出作者的高明,大名府演武比試的都是技巧,楊志這個弓馬嫻熟的將門之後自然大佔便宜,但到了實戰中,正所謂“一力降十慧”,改用重兵器的周謹光靠蠻力就能壓服梁山泊諸多勇將了。。。。。。
偉人認為,周謹之所以前後表現有如此巨大的反差,主要是因為當初大名府的梁中書不會用人,只有用人所長,才能發揮出人才的真正價值。《古本水滸》中後五十回裡被梁中書貶斥的大刀聞達也有出彩的表現,而與之齊名的天王李成卻因為還在梁中書手下而一直碌碌無為,則同樣是對梁中書不擅用人的一個例證。
後來太祖在某次黨內的會議上,還特意以此為例教導黨內的領導幹部要用人所長,進一步糾正了赤色黨以前將人才當作“螺絲釘”、哪裡需要就往哪裡放、卻不太顧及各人的優劣長短的老錯誤。
正如胡衛東之前預料的那樣,由於太祖的喜愛和推崇,《古本水滸》校訂而成的《古本水滸傳》更快地出版了,而且刊印的數量也比原定的多了許多,但還是有不少水滸專家指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