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鎮壓,槍聲四起。臺灣人民並沒有被這種恐怖嚇倒,反而鬥爭情緒異常高漲。下午,憤怒的群眾包圍了國民黨的鐵路管理委員會,駐守在這裡的警察大隊竟用機槍掃射,當場打死群眾18人,傷40餘人。3月2日,臺中市人民率先組成人民政府,宣佈成立人民軍。3月3日,臺灣人民武裝攻佔嘉義和其他許多市鎮。自此反抗國民黨的起義烈火,北起基隆,南至高雄,東至臺東、花蓮港,中經臺中,猶如燎原大火燃燒起來。
臺灣二二八起義(2)
國民黨臺灣軍政當局見局勢不可收拾,於是一面成立有臺灣人士參加的“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表示給傷亡者撫卹,企圖麻痺群眾,一面秘密向南京請求援兵。
3月8日,蔣介石把在寧滬線上的21師調往臺灣進行鎮壓。3月9日在美國的飛機、軍艦護送下,21師先頭部隊憲兵團在基隆港登陸,10日全師抵臺,隨即開往各縣市。原經陳儀同意成立的“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又由陳儀本人宣佈解散。臺灣警備司令部亦限令非法組織立即解散,再度宣佈戒嚴,開始了全臺的大鎮壓、大搜捕,從3月8日至13日,一連數日,槍聲不斷,死傷累累。
對臺灣異常關切的美國政府利用臺灣人民對政權的仇恨直接插手臺灣。早在二二八起義爆發後的3月3日,美駐臺領事館建議美國政府用聯合國名義直接干涉,同時向中國政府保證,等有一個“負責的中國政府”後再把臺灣歸還中國。當二二八起義被鎮壓後,5月1日,美國駐華參贊巴特沃思致函美國國務卿,認為臺灣人民與國民黨政府之間的緊張關係將嚴重威脅美國的利益。5月26日,剛卸任的美國駐臺副領事喬治·柯爾——即二戰期間主張戰後決不能輕易將臺灣交給中國人控制的那位美國人士也建議美國國務院,為防止臺灣混亂局面的繼續,阻止共產黨對臺的滲透,必須把臺灣置於聯合國或美國監督之下。7月,美國特使魏德邁來華,未去南京之前,特意在上海接見因受國民黨懷疑參與二二八起義而被迫逃亡大陸的廖文毅。此人臺灣望族出身,美國多年,競選過臺灣省議員與“國大代表”,他辦刊物,主張“聯省自治,成立中國聯邦”很受美國人的青睞,此時他已開始了“臺灣獨立運動”生涯,後來一些搞“臺獨”的人尊他為“臺獨之父”。他向魏德邁提出“由臺灣公民投票決定臺灣歸屬”或“聯合國託管”。美國人喜出望外,大肆渲染。不久,廖文毅在香港成立“臺灣再解放聯盟”,自任主席。
美國的這些活動不僅引起中國人民的反對。在陳儀之後繼為國民黨臺灣省主席的魏道明於1947年12月發表長篇講話,強烈譴責美國分離臺灣的企圖,並表示:如果發生這種情況,六百萬臺灣人民和四億五千萬大陸的中國人將不惜為此流血鬥爭!忙於內戰的蔣介石也對此事表示了特別關切,為了弄清“託管運動”的來龍去脈,特派行政院長孫科到臺灣進行調查。孫科在臺灣舉行記者招待會,公開點名譴責美國領事館及美國駐臺新聞處,美駐臺總領事韋克倫茨不得不改變態度,假惺惺地表明美國政府無意介入臺灣事務。
這時,中國人民革命解放戰爭正在中國大陸節節勝利,銳不可擋。
為不失去幅員遼闊在亞洲據有中心位置的中國,美國朝野都極力贊同國民黨與中共和談。內外交困的蔣介石不得不於1949年元旦發表文告向中共求和。但中共拒絕與蔣介石和談。忠於美國國家利益的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親自出面來到蔣介石官邸,毫不客氣地勸說蔣介石下野。1949年1月10日中共取得淮海決戰的勝利,中國人民解放軍飲馬長江,南京危在旦夕。司徒雷登見蔣介石只發表文告卻沒有下臺的意思非常著急,1月17日驅車趕到李宗仁住處,明確向其表示:“假如一週內蔣介石不肯下臺,那麼,你就馬上去武漢,在那裡發表主張和平的宣告,我們美國政府立即表示支援。”李宗仁即派助手程思遠趕赴武漢進行必要的準備。素來機警的蔣介石為防當年的“西安事變”在南京重演,搶在武漢行動之前於1949年1月21日下野。當然,名為下野仍為中國國民黨總裁的蔣介石決不甘心退出中國的政治歷史舞臺。蔣介石預感到國民黨將會失去中國大陸,在下野前,他任命對他忠貞不二的陳誠為臺灣省主席兼警備司令,又任命他的兒子蔣經國為臺灣省黨部主任委員,並面授機宜,嚴密控制與經營臺灣,使其成為國民黨的最後落腳之地。
海峽回眸
站在浩瀚的東海岸邊,看那一層層海浪相跟著、奔湧不停地拍打著巖岸,總會引起人們無盡的深思與遐想。然而又有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