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念頭,在倫敦路透社謀得一個職位。路透社給了弗萊明他一生中第一次冒險的機會。1933年,他被派往莫斯科採訪以間諜罪被逮捕的大都市——維克斯電氣公司的六名英籍工程師的審判情況。俄國給他留下了深遠的影響,但是,他只能從英國新聞工作人員住處的隔離圍牆裡觀察莫斯科,而且與俄國人見面交談的機會也很有限,所以他被迫把視線集中到了空空蕩蕩的商店,排隊購物的長龍,隨處可見的列寧像,以及衣衫蹩腳的莫斯科人上。這種片面的景象導致了他用陳腐僵化的觀點來看待俄國。當時,未透過外交部考試,以及經濟上不得不依賴母親的現實,對他的打擊很大;因此,做一個成功的新聞記者就成了一件迫不及待的大事,他把莫斯科看作他有望大展拳腳的用武之地。
事實上,弗萊明的的確確證明了,他足以成為一名機智伶俐的記者。尤其是在等候判決結果的時候,因為他不得不撰寫許多單調的新聞報道。他的創新天才總能夠把最枯燥乏味的新聞寫得生氣勃勃。他藉助於開闢一條電話線的機會,比他的同行搶先一步發出了判決的訊息,並在莫斯科逗留的最後一個星期裡,力圖採訪斯大林。但是,結果他只拿到一封俄國領導人謝絕採訪的簽名信回到了英國。後來,邦德和斯默希(SMERSH)俄語“處死間諜”的縮寫。在弗萊明所著的詹姆斯·邦德系列小說中,這是一個以專門暗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