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馬林的理由主要有五個方面:
第一,中國在一個很長的時期內,只能有一個民主的和民族的革命,決不能有社會主義的革命;而且現在無產階級的力量和其所能起的作用,都還很小。
第二,孫中山先生的國民黨是中國現在一個有力量的民主和民族革命的政黨,不能說它是資產階級的政黨,而是一個各階層革命分子的聯盟。
第三,孫中山先生可以而且只能容許共產黨員加入國民黨,決不會與中共建立一個平等的聯合戰線。
第四,中共必須學習西歐工會運動中,共產國際所推行的各國共產黨員加入社會民主黨工會的聯合戰線的經驗;中共須尊重共產國際的意向。
第五,共產黨員加入國民黨既可以謀革命勢力的團結,又可以使國民黨革命化,尤其可以影響國民黨所領導的大量工人群眾,將他們從國民黨手中奪取過來等等。③張國燾: 《我的回憶》(第1冊),現代史料編刊社1980年版,第241—242頁。
馬林的發言引起了與會者的強烈反響。陳獨秀回憶當時的情景是: “當時中共中央五個委員: 李守常、張特立、蔡和森、高君宇及我,都一致反對此提案,其主要理由是: 黨內聯合乃混合了階級組織和牽制了我們的獨立政策。最後,國際代表提出中國黨是否服從國際決議為言,於是中共中央為尊重國際紀律遂不得不接受國際提議,承認加入國民黨。”陳獨秀: 《告全黨同志書》,《共產國際、聯共(布)與中國革命文獻資料選輯》(1917—1925),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7年版,第340—341頁。
陳獨秀的回憶基本反映了當時的情況。但他忽視了一個問題,就是在與會者中反對國共黨內合作最激烈的,當數張國燾和蔡和森。張國燾對此並不隱晦,他回憶說:
我們認為中共黨員加入國民黨不能與西歐共黨工人加入社會民主黨工會一事相提並論,國民黨是一個資產階級的政黨,中共加入進去無異與資產階級相混合,會喪失它的獨立性,這與共產國際第二次大會所透過的原則不合。我們指出與國民黨建立黨外的聯合戰線是可以做到的;這有過去國民黨和其他派系建立聯盟的例項為證;如果組織一個聯合戰線的委員會,可以推孫為主席,委員會中的國民黨人數也可比中共人數多一倍左右。我們所要說明的中共並不是要求與國民黨來個平等的聯合戰線,只是不要喪失獨立性。我們還著重指出,中共除與國民黨合作建立聯合戰線外,更應注意爭取國民黨以外的廣大工農群眾來壯大自己。根據這些觀點,我們要求不接納馬林的主張,並請共產國際重新予以考慮。③
會上的情況對馬林很不利,但他畢竟是政治經驗和社會經驗豐富的人,在關鍵時刻他抬出了共產國際。他向中共領導人申明: 這是共產國際已經決定的政策。在共產國際嚴肅的紀律面前,陳獨秀開始改變態度。他向馬林表示: 即使共產黨員加入國民黨,也必須是有條件地加入。孫中山應該取消打手模和宣誓服從他本人的原有入黨辦法,並根據民主主義的原則改組國民黨。否則,共產黨員決不加入。
還是李大釗最終為馬林解了圍。他認為陳獨秀、張國燾等人的意見都有一定的道理。但黨在成立後活動餘地狹窄也是事實。如果參加到國民黨內,既實現了與國民黨建立聯合戰線的要求,又能為黨的活動找到更加寬闊的領域。所以,有條件地加入還是可行的。在李大釗的解說下,與會人員最後終於接受了共產國際的決定。會議雖然未形成任何檔案,但事實上,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以實現國共合作從此寫在了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
西湖會議決定了中共後來的命運。
中共的重大發展始於此。
中共在1927年的重大失敗也始於此。
會後,陳獨秀、李大釗和馬林一起去拜訪因陳炯明叛變而逃亡上海的孫中山,正式向他提出兩黨合作的主張,並建議他依照民主的原則改組國民黨。當時孤立無援的孫中山欣然接受了他們的建議。
不久,陳獨秀、李大釗、蔡和森、張太雷由張繼介紹,孫中山主盟,正式加入了國民黨。而對黨內合作反對最激烈的張國燾,也於9月的某一天,在張繼家的客廳裡,由張繼主持舉行了一個簡單的入黨儀式。從此,張國燾也成為具有雙重身份的黨員。
是張國燾放棄了自己的主張嗎?不是。作為一個共產黨員,他必須服從組織的統一行動。
幾位黨的主要領導人加入國民黨後,到1922年底,在全黨並未引起大的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