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把守堅城。秦良玉深知邵捷春之策甚愚,但她又不敢違背命令,就對路過自己軍營的綿州知州陸遜之表示:
“邵公不知兵,其移我部兵自近,而派張令守黃泥窪一帶,甚失地利。賊軍盤踞歸、巫眾山之巔,俯瞰吾軍營壘。倘若他們自上而下,乘勢使氣攻擊官軍,張令部必敗。張令一敗,次必及我部軍。我部軍一敗,誰又能救重慶之急?”
知州陸遜之大驚,問這是誰想出來的計策,秦良玉回答道:“邵公此時,絕不能坐防堅城,應先發制人,與賊軍爭山奪險。”
陸遜之立即把訊息轉告給邵捷春,邵捷春倒是知錯就改。可惜晚了一步。張獻忠賊軍於十月五日在土地嶺率先向窩裡斗的明朝官軍發動進攻,一天內即殺明軍五千多人。
次日,張獻忠手下白袍小將張玉兒,即後來赫赫有名的李定國,當陣射殺號稱“神弩將”的明軍老將張令,乘勝把明軍殺得一敗塗地。不僅張令一軍盡覆,秦良玉手下三萬多白桿兵也全軍覆沒,致使最後秦良玉僅單騎逃返重慶,遭遇其平生未有之慘敗。
而在此役過後,楊嗣昌圍來賊軍於川地的圓盤戰略完全破產,川鄂交界地帶三十二隘口盡陷於賊,蜀中大亂。
損失如此慘重,秦良玉並對川撫邵捷春說:“事態危急,可以盡發溪兵卒,人數可達三萬,我本人出資出糧可供餉其中的一萬人,朝廷供餉另外一萬人。如果佈置妥當,應該還能與賊寇周旋。”
邵捷春低頭良久不言。時勢至此,這位巡撫已全然死心。從他自己角度考慮問題,喪兵失地不說,官倉中已無糧養兵,而溪峒兵卒又屬土蠻,反覆不測,如果這些人再趁亂鬧兵變,他邵捷春三族不保。
飽讀史書的他,自然知道官軍中紀律最壞的就是那些苗”,他們那些蠻兵不僅剿賊無力,平時對百姓比寇賊還要兇惡淫毒。所以,溪峒兵卒,難保他們不象苗兵那樣……
秦良玉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