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血的事情,讀書人人有一個受傷了,我就拿你和葛亨是問!”
黃溪苦笑了下,這位大明的王爺吩咐下來的差使也著實難辦。言語衝突之間,到了激動時自然難免會發生肢體衝突。王爺的這一道命令卻很有點既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的味道了……
“還有件事你也協助著嶽謹元去辦下。”朱斌看了看周圍,壓低了聲音說道:“我已讓嶽謹元開始組織自願遷移的人口,準備在幾年後遷移到別處。而你們的任務,則是在兩年內,必須給我動員一千五百萬到兩千萬願意遷移的百姓。”
黃溪嚇了一大跳,一千五百萬到兩千萬人口的大遷移,王爺這是要做什麼?
“王爺吩咐的事情,屬下照辦就是。”黃溪猶豫著問道:“可要讓百姓自願遷移,總得有個具體的方向吧,還請王爺明示。”
朱斌緩緩地道:“這是軍事秘密,暫時不能和百姓們說。但是,你,還有嶽謹元可以告訴百姓,這次大型遷移,朝廷將會最大的給他們優惠,甚至包括到了新地方後三年不上稅的措施。臨江,這是大事,一定要用心去辦。”
見黃溪遲遲疑疑的樣子,朱斌低聲說道:“其實不是百姓們想知道,是你想知道,對不對?好吧,我可以給你透露一點,要去的地方在這……”
他在桌子上畫了一個地形,黃溪看去,面上忽變:“王爺,你,你準備對這動手?”
朱斌什麼也沒有回答他,但在臉上卻露出了奇怪的笑。這笑,讓黃溪不寒而慄,甚至有些顫抖。自從認識武英王以來,他從來也沒有見過,從來從容鎮定的武英王會有這樣殘忍的笑容!
第三卷 大地風雲 三百三十九 請願
本圖書由aitxt(優樂美。“小果”)為您整理製作 ai txt。c om:2008…12…3 11:48:15 本章字數:4284
透過《大明報》不遺餘力地渲染,復社和陵社之間的矛盾,革新派和保守派之間的鬥爭,已經在最短的時間,傳遍了京師各處,甚至傳遍了大明各地。幾乎所有的人,都在耐心地等待著兩種勢力最後的角逐!
其實除了當事人外,沒有人意識到,不管是革新派和守舊派之間的鬥爭,還是復社和陵社之間的角力,在所有勢力的身後,都有一個人活動的影子:武英王朱由斌。
現在的朱由斌,已經再不是初來大明時的那個懵懂少年。為了自己心中的夢想,他可以犧牲任何一個人。為了他所追求的大明盛事,他可以放棄自己的
在他的心目中,所有的人,所有的事情,都必須為大明服務,為了大明,為了這個漢人的江山,沒有什麼人是不能犧牲的。
復社或者是陵社,在朱斌看來,只是他手中利用的工具而已。雖然這樣說有些不人道,甚至顯得有些殘忍,但朱斌根本就不在乎這些。他所追求的,只是另一種和歷史完全不同的軌道,另一種中國新的秩序。
他比任何人都要清楚,在另一段歷史上,從明末開始,中國便已大大落後於西方國家,而後的時間便是被動和捱打,便是那數不清的屈辱,便是墮落的起源……
我不要公道和公正,我不要誇獎和讚譽。我需要地,是鐵血和刺刀,是用我們的鋼鐵神經,用我們強大的國力,來澆鑄出中華民族的鋼鐵脊樑!哪怕是千夫所指,哪怕是史書上留下萬載的罵名。但強大的中華對於我來說已經足夠了!
不知道為什麼,每當朱斌地手觸控到那把鐵血寶刀的時候,心裡總會不由自主地想到這一段話。這把刀或者真的充滿了魔力,能夠徹底地改變一個人。這話有人說過嗎?朱斌並不知道。但他只時時刻刻想著一件事情:
我在,我來了。所以一切都可以改變了!
景平元年十月底,一萬一千名讀書人齊聚京師。十月二十九日,萬餘讀書人於香山盟誓,發誓要恢復太祖皇帝留下的祖制,發誓要恢復大明的科舉制度。為此,就算流血犧牲也在所不惜。這一天。史稱“北京萬人集會”。
大明景平元年十一月一日,從一大清晨開始,大批大批地讀書人,便從各個方向向紫禁城進發,沿途的百姓從來沒有見到過如此多的讀書人同時出現,都好奇地跟在後面想看個究竟。很快,在紫禁城外便聚集了讀書人和百姓有數萬人之眾!
讓這些準備上書的讀書人覺得吃驚的是,朝廷對這樣的場面居然好像顯得無動於衷。在京師里根本就看不到大明士兵地出現。甚至,連那些負責守衛紫禁城計程車兵們。見到這些讀書人也都報以了友好的微笑……